关于文物建筑防火改造的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2期   作者:王瑾泰
[导读]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王瑾泰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  河北 张家口 075500
        摘要: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其火灾不同于普通建筑火灾。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
        关键词:文物建筑;防火改造;对策探索
        1导言
        中国文物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和研究意义。然而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物建筑火灾存在蔓延速度快的特性,加上防火距离不够,导致一旦出现文物建筑火灾,将会使得文物风格严重受损甚至不可修复。
        2文物建筑的火灾原因
        2.1电气故障因素
        大部分文物建筑场内的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部分线路未采用金属套管,电器线路乱拉乱接插头现象比较突出,使用大功率电器,过载、短路等原因极容易引起火灾。同时大部分建筑未广泛采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进行电气监测和安全防护,初起火灾得不到及时处置。
        2.2自然致灾因素
        ①雷击。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但易造成雷电灾害。如2010年7月内蒙古普惠寺大雄宝殿因雷击发生火灾等。②高温。长期的干旱高温天气也容易导致古建筑尤其是木质结构的建筑物起火。
        2.3人为因素
        ①吸烟。香烟中心的温度范围可从288℃~732℃,足以引起大多数可燃物。②生活用火不慎,日常的厨房内使用柴火或液化气灶做饭用火、室外违章动火动焊用火等行为容易造成火灾。③人为纵火。
        2.4消防安全日常管理较弱因素
        多数文物建筑单位未按照消防安全“4个能力”建设要求规范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台账记录未建立。存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责任人不明确,防火巡查等制度难以有效落实等现象。
        2.5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
        一些文物建筑单位的日常消防设施维护流于形式,存在灭火器过期或压力不足、消防水带破损或胶垫丢失、室内消火栓被遮挡等问题,无法确保正常使用。
        3文物建筑的火灾防范与防火改造
        3.1加强消防立法优化法律架构,严格落实文物的依法保护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建筑的产权人、使用人,以及文物建筑的用途的不同,不断完善文物建筑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提升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严格性。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文物保护为主体,尤其是一些具有经营性和居住性的文物建筑,更要在落实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对文物建筑的盈利,所有人进行严格的规范,如果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出现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则需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而相关部门也要对自己部门的员工行为以及居民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倡导文明游览文明居住,严格保证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3.2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责任
        实际的文物建筑消防保护过程中,应当落实消防工作的部门责任和个人责任,对文物建筑的产权人,管理人和相关单位进行严格的责任划分,严格保障每个环节全都有人管,哪项工作都有人落实,并通过及时的监督整改不断优化实际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落实日常的消防安全保护工作,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组织防火巡查,对个人的行为做到有效的界定,保证消防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缜密性。
        3.3加强教育培训,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工作培训
        文物建筑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人、使用人应当设置专门的消防机构,机构内部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全面实施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的防火管理中,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者义务的消防队,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效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消防灭火器材,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和灭火训练,让管理人、使用人了解并熟悉消防设施的使用,并能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通过合理有效的消防管理,做到有效落实和恰当处理。
        3.4优化器材设施,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器材和报警装置
        根据消防安全的实际需要,坚持落实防火安全设备设施的建设,并根据文物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有效的防火设施,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好风险预警,开辟消防通道并建设消防水源。确定消防车通道,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4米,并定期检查整改,清除消防通道路障,还要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保证消防用水管道中水流畅通,另外,为了保证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安全,在明显的位置应该标识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并保持防火距离。
        3.5严格电气施工和线路改造审批,强化电路改造验收
        文物建筑本身具有老旧的问题,也要落实文物建筑的电气维修整改工作,尤其是在电路改造的过程中,更要坚持优化,坚持提升文物线路改造单位的准入机制。一般情况下为了提升文物建筑的保护有效性,应当尽可能少使用电气设备,但基于一些文物建筑存在居住功能和展览功能,必须要使用到大量的电力,在实际的消防防范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文物建筑电气施工和线路改造的管理。文物建筑应将低压弱电电源和冷光源照明作为主要的电源和照明装置。一般情况下,在文物建筑内不允许使用电热器具和“热得快”、电暖风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煤气罐进建筑。如有必要,应采取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文物建筑内如有大型配电设备和电器,应符合有关规定和防火要求,并配备相应的电气防火控制装置。未经允许,严禁拉接电路。室内和室外电路应通过金属管进行保护。如有实际需要进行电路改造,必须对有效管理工程验收,必须是相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电路改造,以加强电路改造的可靠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文物建筑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凝结,是中国儿女文化内涵的积淀,确保文物安全,把关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道义,也是我们消防管理和文物保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明纪律、落实责任、优化配置、确保实施,坚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提升文物建筑保护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文物保护过程中优化管理提升效能,避免因为小小的失职导致百年千年积淀下的伟大财富,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这不仅是我国人民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痛定思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升防火意识,做好建筑防火改造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提升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马文丽.谈古建筑消防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20,46(22):171-172.
        [2]曹玉彪.浅析古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消防隐患和防范对策[J].城市建筑,2020,17(03):185-186.
        [3]万灏,肖泽南.文物建筑的防火改造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01):98-100.
        [4]蒙慧玲,王一凯.文物建筑防火动态模拟与技术实例[J].建筑,2014(16):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