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栽培过程中病害的预防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2期   作者:仕建良
[导读] 菇类植物由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农户的关注,
        仕建良
        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邮编:655603
        摘 要:菇类植物由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农户的关注,菇属于食用菌类植物,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容易发生腐烂,而且在栽培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病害,因此,需要重视栽培过程的病害预防,对菇栽培的常见病害进行充分掌握,制定出科学的病害预防措施,确保菇栽培的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病害;菇栽培;预防措施
        要想使菇栽培过程中的病害问题得到良好的防治,就需要对常见病害的类型、特征、危害性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通过合理的生物、化学、农业防治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防止菇生长中出现腐烂、畸形等问题,更好的保证菇的产量和质量。
1.菇栽培中常见病害
1.1细菌病
        菇栽培中一种常见的细菌病害就是细菌性斑点病,这种病害最主要是与托兰式假单胞杆菌有关联,一般是在菌盖上发生,使菇发生凹陷,分泌粘液量增加,而且斑点如果在干燥情况下还会存在开裂。黄斑病会使菇的柄部长黄斑,或者整体黄化,形状发生变化。干腐病会使菇发生畸形,菌盖倾斜,柄基部发生膨胀,而后出现干硬、萎缩等问题。
1.2真菌病
        真菌病害的种类首先是猝倒病,最主要是与链孢霉存在关联,一般是发生在菌柄,髓部发生萎缩,这种病害出现,会使子实体生长变得缓慢,最初失水表现,然后柄部位置从外向内会逐渐变为褐色,最后僵化。另外是褐腐病,这种病害主要是发生在子实体,颜色逐渐变为褐色,有溶液流出,含有腐臭味。再者是褐斑病,也是发生在子实体,随着菌丝生长,会出现灰白组织块,菌盖会逐渐变小,柄部变粗,形成了畸形菇,后期会在菌盖上发现针头状的褐斑,逐渐出现灰白凹陷。最后是软腐病,最主要是因为枝孢霉而发生病害,网状菌丝出现,而且颜色变化从白色转为水红色,从菌柄病发到子实体,再到菌盖,形状开始为水浸状,然后是颜色变为褐色,最后腐烂。
1.3竞争类杂菌
        在菇栽培的过程中,培养料中可能会出现竞争杂菌病害,这种病害是间接影响菌丝体和子实体,通常杂菌具有腐生性,通过多种途径对菇产生侵害,而且有部分和食用菇外观相似,会对病害的防治产生一定的阻碍。在出现这种病害时,菇栽培的养料、氧气、水分等都会减少,培养料中的酸碱性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霉素容易增多,进而使菇发生畸形、菌丝萎缩、腐烂等。丝状杂菌开始是白色状态,在孢子成熟后,会完全变白,而非丝状杂菌,会影响子实体,使培养料的酸性增大,然后变臭。
2.菇栽培中病害预防措施
2.1对病害防治的意识进行加强
    菇栽培的成本相对来讲比较低,而且生产效率较高,在进行栽培时,通常是在前期和中期进行有效的防控,这样后期管理相对就会比较轻松。因此,在进行菇栽培时,需要将防治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方面,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强化病害预防意识,对相关的栽培技术、病害预防手段等进行学习,全面掌握菇生长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以便正确采取防治措施,保障菇生长的良好条件,从而保证其经济效益。
2.2对菌种进行合理的选择
        通常菇栽培中病害的发生都会有一定的规律寻找,在栽培过程中有可能是因为某个环节的失误,引起后续菇的腐烂、坏死等问题,因此,对菇栽培中病害的防治需要重视整个生命周期。在选择菌种时,要选择优良、脱毒性的菌种,确保菇的生长更加茁壮。菌种选择时,对菌种的来源要严格把控,要保证菌种没有病菌,而且菌丝生长茁壮,确保菌种在源头上得到病害的预防。另外,菌种的脱毒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格外注意控制,对菌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进行增强,以提高菌种在不良环境下的抗病性。


2.3对栽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在进行菇栽培时,消毒是对病菌消除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针对菇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容易发生腐烂,因此,对栽培环境需要进行彻底清理,将其中的垃圾、杂草、粪便等清理干净,然后用多菌灵类杀菌药物进行消毒。菇栽培如果是在老棚内,需要对其墙皮进行刮除,预防栽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害。另外,需要使用祛病王溶液稀释50倍后在棚内均匀进行喷洒,特别是注意对通风口、墙边死角等进行重点喷洒。大棚的遮蔽物需要揭掉,保持5-7天的暴晒。如果菇栽培的地点在上一季发生过较为严重的病害,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毒工作处理。
2.4覆土材料需要合理处理
        菇栽培中覆土材料需要进行合理处理,这样可以防止病菌入侵。覆土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杀菌处理,通常采取的措施是进行药物喷洒、暴晒、闷堆等。覆土材料在选择好后,在硬化的地面上进行暴晒,对土壤进行翻动,同时打成粉末,确保颗粒保持在5mm以下。祛病王溶液在调配好后,将其和土壤进行充分搅拌,并且要反复两次。
2.5对菇栽培的基础料进行良好控制
        在大棚中进行菇栽培时,需要对栽培的基础料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是能够确保菇栽培中不会出现病害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对干料进行堆酵、暴晒处理,然后在播种时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装袋处理,进行接种操作时需要确保发菌的环境是没有病菌存在的。完成基础发菌操作后,大棚内栽植菌袋前还需要先调配祛病王溶液,然后放进清洁的容器中,在其中放入菌袋浸泡后再带入到棚内。
2.6综合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首先是使用农业防治手段,菇栽培的环境需要保持清洁,相关的工具需要提前做好消毒处理,如果存在污染源需要经过科学处理。除了菌种的合理选择外,还需要对栽培料进行科学选择,需要加入适量的杀菌剂,同时要确保栽培料呈现弱碱性,栽培的周围环境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对温度和湿度要合理的控制。另外是进行生物防治,这是一种无公害的防治手段,主要是通过抗生素类的药剂进行病害预防,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再者是化学防治手段,针对菇栽培过程中竞争杂菌以及病害问题,可以使用适当的杀菌剂,比如多菌灵、苯菌灵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菇栽培时,在不同的阶段,对浓度和剂量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以确保菇生长所需的条件,防止出现病害。同时,不同的药剂需要相互交替使用,这样菇生长不会产生抗药性,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好。另外,对于菇的细菌性病害可以应用一定浓度的甲醇溶液进行处理。
2.7注重栽培过程中的及时检查
    如果是在大棚中进行菇栽培,需要定期进行杀菌剂的喷洒,对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加大检查的力度,在菇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其生长状态,这也是能够及时预防病害的有效手段,在观察观察中,注意对其生长状态进行记录,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就需要加大检查力度,缩短检查的间隔时间,对病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将菇栽培的病害问题遏制在最小程度,确保整体菇生长品质不会受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菇类植物由于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了农户的广泛关注,开始进行菇栽培。但是菇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病害防治,由于菇生长环境的特殊,受其影响较容易出现腐烂等情况,要想使菇健康生长,保证其质量和产量,就需要对其病害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加强对菇栽培整体过程的管控,掌握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从多方面综合预防病害的发生,进而保证菇生长的品质,这样菇栽培的水平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云飞, 郭洪波. 蘑菇栽培过程中病害的预防措施[J]. 现代农机, 2020, No.155(03):49-49.
[2]聂淑军. 浅谈建昌县香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006):108-108.
[3]曹锐. 平菇栽培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 西北园艺:综合, 2019, 261(02):49-50.
[4]刘昆昂, 张根伟, 马宏,等. 金针菇主要侵染性病害及其预防措施[J]. 中国食用菌, 2018, 37(04):8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