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王梦雅
[导读] 摘要:在防控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使用监测技术的整体效果决策其是否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防治。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
        摘要:在防控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使用监测技术的整体效果决策其是否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防治。为此本文就自动化监测技术用于防治地质灾害中的特点,分析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措施,旨在为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在开采矿山的作业中,因地质变动异常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尤为关键,相应的预防地质灾害略显极为关键。为促进防治地质灾害的效果更加理想,增强监测力度尤为重要,在传统监测地质灾害的过程中,通常需借鉴人工对现场进行定期勘察的方法,来获得有效的数据。虽说此种方法可以收获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效果,但实际操作中不足问题相对明显,且使用效果不高,投入方面也很大,防治工作中还具有一些明显风险与漏洞问题。所以,在未来防治地质灾害的工作中,对自动监测技术的充分运应用略显极为关键。
        1.自动监测技术用于防治地质灾害中的特点
        1.1系统构成
        自动化监测技术用于防治地质灾害中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鉴于此种自动监测技术合理运用角度而言,其通常牵涉诸多现代化技术,整体系统构成也相对繁杂。自动监测技术用于防治地质灾害中具体牵涉监控报警、数据处理、数据通讯、传感器等重要构成部分,合理运用这些子系统及互相协调,从而才能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及时获取,从而还能明确报警,最终对防治地质灾害效果实施优化。使用传感器子系统具体为进行地质灾害信息的全面获取,以此对地质灾害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数据通信即为自动传输传感器的得到的相关资料,借鉴交换机及通讯线路,将地质灾害信息明确传输至信息处理中心;数据处理子系统是指对于获得的数据信息实施综合判断与评估,掌握有无发生重度地质灾害情况,从而即可明确需不需要进行报警信号的发布;按照监测报警子系统所发布的相关报警信号,就能进行匹配应对预案的制定,从而将防治地质灾害的工作有效落实好。
        1.2使用优势
        自动监测技术用于防治地质灾害过程中,与传统人工巡视地质灾害的方法相比较,自动化监测技术更具显著优势,如使用自动监测系统可以产生获取地质灾害信息的效果较强,借鉴有效分布与传感器配置,有利于对目标区域各方面地质信息的及时掌握,从而合理判断有无灾害隐患问题,并具有广泛的调查面积,其在时间方面也具有全天候特征,避免传统因巡查时间太长造成的风险。自动化监测地质灾害技术的运用还能呈现出极强的智能特征,按照地质灾害信息的获取来分析,可以完全依靠智能系统进行判断,在无需太多人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减少发现地质在灾害问题至相应防治方法的使用时间,从而促进地质灾害危害度的有效减少。相较以往人工巡视地质灾害的方法,使用自动监测技术可以呈现出高准确性与稳固性,并无显著的人为偏差,仅需保证传感器等设置稳定运行,即可保证防治地质灾害效果的全面提升。
        2.自动化监测技术在防治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策略
        2.1自动监测降雨量
        在开展防治地质灾害的工作中,为确保自动监测技术使用效果的进一步优化,需要先对监测对象与目标进行确定。通常来讲,使用自动监测技术的对象作为诱发地质灾害问题的主要发生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即为降雨量,若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很有可能让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上升。在自动监测降雨量的过程中,需要先合理配备测量设备,分析防治地质灾害的区域,确定因降雨引起地质灾害的各个区域,这样有利于将监测降雨量设备设置于发生灾害的区域内。监测降雨量可以对气象部监测方法充分借鉴,内部的惯性漏斗具有良好的监测效率,从而将降雨量相关数据及时传向有关部门,以此来有效预测能否出现滑坡或崩塌问题,并及时选用相应的手段实施防治。


        2.2自动监测地面裂缝
        在发生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同样常见的信号就是地面发生裂缝情况,对于地面出现的裂缝采用自动监测技术也非常重要,监测地面裂缝及沉降裂缝都是很常见的一种手段。自动监测地面裂缝需要将强持续性特征充分呈现,也即是实时监测测量目标与对象,方便对监测对象有无变动进行明确,如矿区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与采空区域沉降问题,需实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模式,对地面的裂缝信息进行及时获取。自动监测技术在地面裂缝中的运用,主要处理方法需使用裂缝伸缩仪器,借鉴此类仪器对地表的裂缝效果进行明确,这就要求合理不舍桩体,紧扣地面裂缝的监测目标合理设计,而后使用 预应力钢丝处理,将拉伸测量设备装置于一侧,并按照拉伸测量设备信息的反馈对地面裂缝的变动状况深入了解。当然为了实现相关信息的全面获取,通常需要设置出诸多桩位,并进行多根钢丝的设置,最终实现自动监测地面裂缝效果的全面优化。
        2.3自动监测地下水
        在发生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下水,同样也需形成一个良好的自动监测效率,对地下水一场动态变化进行及时掌握,以此可以产生相应的封堵或疏导解决,从而对这一方面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有效避免。在开采矿山的工作中,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质量,这就要求及时分析地下水运行情况,并对发生用水问题的可能性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实现处理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在传统监测地下水的过程中,具体是借鉴电测绳或人工测钟来执行,这样不仅会让大量人力和物力被浪费,同时还无法实现完整信息资料的实时获取。如果在地下水的监测工作中,使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可以依靠预先设计探头的方法,对地下水的水压异常情况深入了解后,实时反馈,地下水的水位,对有可能发生异常变动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在目前大多自动监测地下水的工程中,监测水温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象,其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率的分析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4自动监测地面沉降
        自动化监测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中,对于防治地质灾害的整体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自动监测地面沉降的工作中,同样扮演主要角色的还有使用GPS技术,但自动化监测技术对于监测地质环境方面完全不同于GPS技术,需要将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相结合后积极调整,争取及时掌握地面的沉降程度。目前在一些地面沉降的工程中,远距探测性沉降监测技术得到了合理运用,但因技术的要求很高,当前尚未得到普及。使用液体均衡的原理在目前仍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可以对地面沉降实现有效判断,针对沉降不均匀进行及时发现与确定,可以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就会更高,并通过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合理运用来实时获取与分析信息数据的作用。
        2.5自动监测深部移位
        在自动监测滑坡类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对身部移位问题进行密切关注,其对于区域性土层内部的受力情况具有直接的影响,且还能掌握其运动状况,偶尔及时形成一个防控的作用。自动监测技术在这一方面的应用过程中,通常需紧扣目标性区域实施相应钻孔,以此来全面覆盖相应区域边缘及其重点区域,同时还能借鉴孔内柔性管及测斜设备实时监测,按照相关信息对其倾斜角度的计算,从而对土体内部发生的位移情况深入了解。
        结束语
        总之,在自动化监测地质灾害的防治中,需要对其系统组成相结合以后实施具体优化,确保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降水量、地面裂缝、地下水、地面沉降、深部移位等监测中使用效果的全面提升,及时找出地质问题,并通过相应解决方案的制定,在减少地质灾害威胁的同时,对于相关灾害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陈像. 地质灾害防治自动化监测技术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20, No.609(12):230-231.
        [2]李星星.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3):139-140.
        [3]孔令权, 孙立云. 关于采沉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常规监测技术可行性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 2014(22):344-344.
        [4]谢健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J]. 低碳世界, 2018, 000(005):351-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