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中交二公局 710065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兴旺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进空间,在建筑行业己身发展的过程中,其还应该以为居民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生活空间为己任。建筑行业需要对其所建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多加关注。尤其是我国有些区域,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这些灾害对于建筑物结构本身就存在比较严重的伤害,故而将建筑类型向着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者们还需要始终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将其作为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通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来提升居民声明以及财产安全。文中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对建筑物结构中存在的一些设计缺陷以及改善其设计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为早日提升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贡献笔者自己的一点力量。
关键词: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开展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居住在建筑物中的广大居民来说,在房屋中居住就是为了确保己身的安全以及能够拥有质量较高的生活享受,而建筑物也应该为居民提供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居民的生活水准的确有了显著的提高,因而对于所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但与此同时我国乃至于世界都还没有能够对地震发生时间以及强度进行精准预测的仪器,因此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预防措施来尽可能给保障居民在地震发生时的人身安全。那么从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建筑物上下手也就不再变得那么难以理解了。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充分考虑能够从本质上去提升建筑物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性,如此,当地震真的来临时,居民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逃生,尽可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对于外部的救援工作展开也会带来极大的助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政策的推动,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因为不同的城市规划而层出不穷,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其抗震性能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1]。在实际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过程中,参与设计的工作者需要对整座城市的未来规划都有所了解,要有全方位的大局观,从多个方面对建筑物结构的设计进行考量,确保这些建筑物最终的成品美观舒适并且能够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品质以及安全要求,这应该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城市中的不同建筑物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格局,使得所有建筑物独立存在又能建立一定的联系,如此城市的其他产业才能够在这些建筑物的支持之下有更好的发展,城市的未来建设才能更加稳定安全,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绝对是有着极大的指导价值的。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缺陷
从当前的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以及最终结果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①很多设计者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并不重视,考虑到施工的成本以及在技术上的一些难度问题,抗震设计很容易成为设计者忽略的对象。②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难以获得验证。当前我国在抗震验证上的方式还比较少,难以对抗震设计进行有效的验证,今后还需要不断对相关的验证工作进行完善与改进[3]。除此之外,对建筑物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进行监控的设备也比较少,这就造成相关的数据收集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难以为后续的抗震设计优化提供有力支持。③存在一部分建筑物结构设计者对于抗震设计的意识不够强烈,在专业知识以及设计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在实际的抗震设计中难以有出彩的表现。
三、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对策
在当前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要想提升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国内的设计者们还应该向诸如日本等地震频发的国家学习相关经验。国家方面也需要推出更多的政策以及律法支持此项工作。通过严格的规则来约束设计者的设计行为。
除此之外,相关行业体系还应该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审查制度,对建筑物结构设计以及施工阶段都进行严格审查把控,通过这种制度上的限制来帮助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够有所提升,并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追责来增强相关设计者的警醒心理。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不但与结构设计本身有关,与其施工场地的选择也有着比较大的联系,比如说建筑施工的现场选择的是地震频发的地带,那么发生地震对建筑物安全性造成损害的机会就会大得多。故而在进行建筑物项目立项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对一些问题有所关注,才能确保与抗震设计相关的工作可以顺利展开。一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建筑物的稳定性是绝对要考虑的问题。设计人员应该保证其所设计的建筑物结构在承载能力上符合相关标准,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建筑物不同构建的刚度就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抗震设计工作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建”,“强柱弱梁”等,只有如此设计出的抗震方案才能够达标。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注意通过不同的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来为自己的工作积攒经验,通过历史经验与实际情况的有力结合,确保所接受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案足够合理。
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足够安全,设计人员还需要设计多条抗震防线。建筑物的不同结构之间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安全系统上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比如说,建筑物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特征,所以才在抗震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用[2]。多条抗震防线的情况下,即使有一条防线出现安全问题,其后的多条防线也能够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较好的保障。
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的一点是绝大对数的地震在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发生频率以及强度不等的余震,因为余震的存在,后续的救援工作以及建筑物中人员的迁移与逃生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多层抗震防线的设计正能够有效解决这种困境,为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帮助。
除了以上需要考虑的问题之外,在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对整个结构的整体完整以及联系紧密型进行考虑,不同建筑物结构之间的受力以及这些力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有比较大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建筑物结构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各项参数进行准确调配,帮助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变得更好。比如说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在因为各种外力的影响出现荷载的超标之后,周围的其他辅助抗震结构应该具备足够好的弹性,能够帮助建筑物的结构维持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一段时间,为抗震救灾争取更多机会。
结束语
从以上文中的各个角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本身安全性以及居民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有不少地区都属于地震高发区域,而几次发生的大型地震灾害已经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地震会对国民安全以及经济带来怎样的危害。故而,为了降低这种危害的程度,必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其设计工作加强重视。鉴于我国当前建筑物在建造中采用较多的仍然是框架结构,在抗震性上存在比较多的薄弱环节,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在工作中的抗震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帮助建筑物可以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成钢.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8(29):100-101.
[2]朱桂明.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 江西建材, 2015, 000(004):23-23.
[3]倪杨.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 6(008):00006-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