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林业工作站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是由以乔木为主、辅以其他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形成的“森林生态群落”,通过大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元素的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物链系统。本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林业生态;作用
引言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林木的健壮生长,给整个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并将人工造林工作纳入国策,每年会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我国林地植被覆盖度呈现进一步恢复的态势。但由于造林规划不合理,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种林,整个林分结构的抵抗能力较差,林木生长发育不良,抵抗能力不足,从而给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条件。
1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受国家要求全面施行植树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相关政策的影响,我国林区面积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病虫害足以摧毁整个森林,因此不能再忽视这个问题。为了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应有效预防和治理各类林木及林木种苗、木材与竹材病虫害,维护森林自然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国家发布了护林法,并制定了相关条例。为了遏制森林病虫害蔓延趋势,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应全面做好预防检查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2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危害
由于自然生态原因,任何森林都无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一旦森林出现病虫害,便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森林中最多的是树木,病虫害发生会影响树木的生长。病虫害除威胁树木生长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林业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危害。这是因为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是范围性的,并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对树木的生长形态及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树木遭到破坏,就会严重打击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威胁树木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森林旅游业发展带来影响,对当地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需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维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等,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国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其中加大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全面了解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根据情况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优化,使林业生态环境具备良好的发展能力,极大的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但是林业在生物防治工作中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是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较强,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极有可能影响到林木的正常生长,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4森林病虫害防治具体举措
4.1森林病虫害防治提高科学水平
现阶段,由于森林病虫害问题严重,对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核心是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利用气候进行自主调节,从本质出发,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鼓励和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采取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营林措施为主,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相关部门应加强组织和监督,严格要求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实时监控森林状况,为了发挥生物防治作用,要保护森林中的有益生物。育苗、种植、浇灌及施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保证药物安全,不会伤害人及森林中的生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浇灌方式,健康合理运用水资源,并且加强药品创新,针对森林常见病虫抗药性,研究出适用于大多数森林病虫害且对人体、木材影响较小的药剂。
4.2国家支持防护工作并加强防治设施建设
国家的支持可以为各级地方对政策的响应打下一剂强心针,有了国家支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大型林厂可建设仓库,储备药剂、器械;主要林木养成区搭建临时简易机场;经常发生病虫害的区域建设测报试验室、检疫检验室、检疫隔离试种基地及林木种苗及木材熏蒸除害等设施。
4.3构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规划
从现阶段基层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防控效率低下,防治难度较大,不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往往当病虫害发生进入流行高峰期后才采用药物进行防治,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现有林业资源的详细调查,收集好原始数据,掌握林业的生产动态信息,实行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实时报告制度。要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的方向感和目的性,避免防治工作的被动和盲目,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一方面应该充分理解国家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政策,把握好环境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减少传统防治模式的应用比例,积极推广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模式,提升防控效果。
4.4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预警监测制度建设
森林病虫害开展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是规范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工作行为的重要举措。在病虫害防控工作开展期间,首先应构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制度,通过制度来完善和规范整个监测行为,充分掌握监控范围内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流行动态,做到最大程度的防范未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即便是林间已经发生病虫害,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做好应对工作。此外,应该结合林间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构建从源头预防到中端监控再到末端处理的系统化的监督预警机制。
4.5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推行力度,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
只有林业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良好。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相对成熟,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生物防治技术。林业部门在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推行力度,使人们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个技术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对自然环境污染小、病虫害防治效率高的良好优点。另一方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会影响森林土壤质量,能够确保森林中的动植物健康发展,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针对有害生物侵蚀林业系统的问题,需要根据林业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从而有效治理有害生物。此外应丰富林业生态环境中的树木种类,通过种植丰富的树种,有助于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环境,同时增强林业生态环境的抵抗能力,避免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蚀,防止林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参考文献
[1]桑杰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20):75-76.
[2]黄宗宁.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9):34+36.
[3]丁桥周.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9(10):94.
[4]苏红刚.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8(11):165-166.
[5]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34(01):73-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