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的理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曹蓉
[导读] 摘要:近年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宝鸡市陈仓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宝鸡  721300
        摘要:近年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威胁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年,市场充斥的瘦肉精,养殖行业的禽流感,高技术领域的转基因产品,加重民众对市场售卖农产品的戒心,这道心理防线时刻有崩塌的危险,短时间内诱发社会恐慌。如何营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消费环境,是论述的着力点。分析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介绍当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关键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建议,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为安全饮食、绿色消费、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理性探析
        引言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自古以来,生物几乎占据着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在高山极冰地区,还是在酷暑旱热地带,都有生物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的主导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们逐渐认识到周围对人类有意义的植物、动物,并将其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谋利。起初人们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如保暖、充饥、装饰等。由于阶级和商业的出现,原生态的动物、植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产品应运而生。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着丰富多样的生活,产品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将最初级的、能被人们利用的、未经过深加工的、来源于自然的产品归为一类,即为农产品。
        1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保证食品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历来是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把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部门工作重要的工作考核标准之一,在全国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在整体形势大好的局面下,依然不排除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如:2016年,新疆特克斯县芹菜样品农药甲基异柳磷超标;2017年,江西某屠宰检测肉牛尿液“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超标。以及,各地相继出现的“毒奶粉”、“毒大米”、“激素猪”、“地沟油”、“水果蔬菜农药超标”等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在潜伏几年后又有冒头的迹象,严重威胁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让公众“谈食色变”,对“吃”心存畏惧。所以,不能被暂时的成绩蒙蔽双眼,要时刻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个别质量安全事件时刻有冒头的迹象,非法添加、药物滥用、农残超标等问题还常伴左右。分析原因,既有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又有违法犯罪成本过低,处罚不到位的问题。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下更大的力气和下更大的决心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2优化措施分析
        2.1制度保障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主要确立了7项基本制度。一是政府统一领导、农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强制实施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依法制定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监督实施;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禁止销售。三是防止因农产品产地污染而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四是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七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2.2产后控制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的
        流向情况和销售场地作出必要的管理,从而提高后期销售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工作人员需完善食用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污染的管理体系,如要求工作人员建立检测点,引导质检员对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定点检测,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食用农产品的污染物、农药残留物以及重金属残留物的含量,强化监控的精准度。二是需做好食用农产品半成品的检测和管理工作,采用定点巡检的方式进行综合管控,如在精细化制度中分析作物的生产环境、施肥情况以及巡检情况,有利于打造出一个无公害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循环模式,能创造出“三品一标”的认证方法,这对于提高后期的管控效率是有利的。
        2.3深化监管全过程管理,有效保障监管全覆盖
        为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中,应充分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质量安全监测系统、风险管控系统及应急处置系统等,对农产品实施过程、全方位、全视角的监管。尤其是关键的农产品监管领域,要做到深入、细致、持续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弥补以往监管中的薄弱环节,让大数据在监管体系中得到全面渗透。同时,积极健全农产品企业诚信档案,透过制度的权威性规范农产品源头,达到自觉监管的目的。此外,还应厘清各业务模块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业务覆盖。
        2.4运用现代科技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现代检测技术为农产品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色谱仪能高效地对目标待测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能测定待测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质谱仪能根据待测样品绘制出质谱,根据质谱分析从而确定被测物品的分子结果;各类光度计能有效测出各被测物中目标物的含量;使用无菌操作工作台及各类培养基能有效地检测出样品是否有微生物、是否有质变现象;大型离心机、电泳仪、核酸提取仪等仪器,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测。通过高科技检测设备以及学术界科学前沿不断更新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农产品质量问题,从而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图谱,以便工作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计划,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起到监督管制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需采用全程监督、全程控制的方法做好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二次加工、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避免食用农产品农药过量、抗生素过量等问题,减少农作物质量不高而导致食用农产品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稳定、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冯丽坤.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民,2019,(6).
        [2]豆志培.浅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安全的认识[J].河南农业,2019,(22).
        [3]韦丽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的策略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8,(2).
        [4]乐红,时岩钧.农产品供应链双边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