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扶贫片区村庄着力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本文以宜昌市兴山县黄粮镇石槽溪村为例,阐述旅游扶贫导向下的村庄规划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精准规划
1规划背景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提出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宜昌市将“乡村振兴试验区”作为市级战略,选择在百里荒、兴山榛子扶贫片区开展探索试验。榛子片区以兴山县榛子乡为主体,包括黄粮镇北部、古夫镇东北部和水月寺镇西北部,石槽溪村在其范围内。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探索多渠道、多样化路径”的要求。为积极响应宏观战略部署与发展环境的变化,兴山县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高山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带动村庄就业增收。
在此背景下,石槽溪村村庄规划需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与全域旅游一体化考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决胜精准扶贫为抓手,全域旅游为途径,找准痛点和发力点,依托精准化的村庄发展策略来实现乡村振兴。
2村庄概况
石槽溪村位于宜昌市兴山县黄粮镇,海拔900—1200米,是典型的高山沟垴地貌,村庄建设用地位于山间沟谷,用地狭长,地形起伏大。黄粮镇是农业大镇,被称作“兴山粮仓”,石槽溪村也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较有特色的农业经济有烟叶、茶叶、核桃、高山蔬菜、药材等,但产业链短,产业结构单一,仅进行粗加工,缺少产品。村庄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兴山县平均水平,但低于宜昌市平均水平。村庄生态环境优美,田园生态良好,沿山有银杏群落,烟叶烤房有一定特色,但整体建设风貌较差,部分道路不畅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村庄现状发展有四大痛点:一是发展思路不清晰,无法找准发展定位。二是发展动力不足,对现有优势资源挖掘不深,三是现有产业带动脱贫能力不够,村民受益少,缺乏参与积极性。四是村庄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3规划策略
3.1找准发展定位:差异发展,融入区域黄金旅游通道
解决石槽溪村产业单一、人均收入低的痛点,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在宜昌发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位于兴山县的旅游黄金通道上的石槽溪村采取主动融入策略,延伸现有产业链,增加发展途径。石槽溪村东北是清凉榛子乡,东南为激情高岚镇,西北是休闲古夫镇,西南是文化昭君镇。位于中部且与周边交通联系便捷的石槽溪村应发挥交通优势,与周边镇差异发展,融入旅游黄金通道。遵循黄粮镇打造“多彩黄粮”的要求,填补周边旅游主题空白,突出亲子主题,确定村庄的发展定位为“山林五彩沟,互动亲子园”。
3.2抓准发展路径:重视内涵,挖掘村庄既有内生动力
解决石槽溪村资源闲置、农业产业链短的痛点,构建农旅融合产业链。
重视活化村庄现有要素,挖掘村庄现有资源特色,整合山林天坑、银杏群落、烟叶烤房、彩色果蔬、圆形肌理农田等特色资源,以农造景,以景带旅,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实现乡村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互促发展。乡村农业着力发展生态养殖、茶叶及烟叶种植、高山蔬菜以及珍贵药材,通过技术提升,瞄准品牌化打造。通过农业造景,与乡村旅游的农家乐、体验式农庄以及特产销售相结合,为旅游提供农事体验、景观观赏以及新鲜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因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激活闲置丰富资源要素,促进村庄公共景观、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基础设施的提升需求,促使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保护、美化、整治的相关建设活动。通过新产业链构建,引导村庄自发向“富、美、趣”方向发展。
3.3瞄准帮扶人群:策划适合不同贫困人群增收途径的多元旅游项目
解决石槽溪村贫困人群致贫原因不同、技能能力不同的痛点,策划多元旅游项目。策划农家小院等农家乐项目,引导因学致贫等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群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增加收入;策划农夫集市等商品经营销售项目,引导因病致贫家庭的其他家庭成员通过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益;策划五彩蔬菜采摘园、烤房作坊等需要载体的体验类项目,引导家中有土地、房屋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群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
3.4定准环境改善重点:畅通内外交通,增加村庄活力,美化边角空间
完善对外联系,疏通内部道路,打造畅通村庄。解决村庄入口道路不畅问题,在村委会西部新建车行道路入村;未来拓宽南北向主要道路,以满足旅游需求;规划生态停车场,满足乡村旅游外来车辆的停放。
通过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优化产、旅、居基础设施,打造活力村庄。公共空间以整治改造为主,对村庄入口空间进行改造,结合村委会打造村民公约广场;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增设村湾入口标识空间,规划村民舞台;增设公共厕所,满足游客和村民需求;提出民居改厕方法、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功能。
以绿化和整治边角空间为主要手段,改善衰败景观风貌,打造美丽村庄。沿山体和道路进行绿化,移栽本地树种、花籽,降低成本的同时增添乡村野趣;对边坡、路边、屋角闲置地进行美化,种植果蔬、药草,兼具经济与美观效果;整治宅前屋后空间,采用本地石材修补现有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挡墙和裸土斜坡和花坛;达到加固和美化的目的。改造主要交通路旁的围墙风格,增强景观效果。
4小结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着重在“精准”两字上做文章,从实际出发,精准了村庄发展痛点、发展瓶颈,拟定问题导向的规划思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目标,对痛点、瓶颈各个击破,通过实施针对性发展策略,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整合,以点带面,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催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正光,王智勇,张毅.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规划策略[J]. 规划师. 2018(12)
[2]潘恩童,祁双.实用型乡村精准规划编制策略探究——以湘潭县天马山村为例[J].中外建筑. 2020(07)
[3]杨佳庆.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河谷型乡村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以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 (06)
个人简介
殷楠,女,回,湖北省武汉市人。
卢彦静,女,汉,湖北省武汉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