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跟踪审计的利弊及实践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贺
[导读] 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较大,因此其建设投资周期较长,再加之工程建设的复杂性较高,给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刘贺
        吉林省烟草公司松原市公司 吉林省松原市 138000
        摘要: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较大,因此其建设投资周期较长,再加之工程建设的复杂性较高,给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跟踪审计是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程跟踪审计的利弊,同时对其应用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工程;跟踪审计;利弊;实践应用
        引言:工程造价审计的目的在于提升造价控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以往,针对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形式,这种形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难以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有效审查,也能以对不合理价款进行追缴。而跟踪审计的应用,可以将工程建设分成若干阶段,审计人员可以对各个阶段进行审计。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帮助建设单位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够更加有效的规避投资分享,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认清工程跟踪审计的利弊,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加以应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1工程跟踪审计的利弊分析
        1.1工程跟踪造价的利
        首先有助于监督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通过工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单位的履约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及时纠正建设单位的管理偏差,进一步的完善项目管理程序。其次,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以及方案调整等,审计人员可以做出客观的评估与判断,同时做出审计评价,进而能够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实时控制,避免事后审计带来的弊端,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投资。第三,有助于完善项目建设程序。工程跟踪审计可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设程序和建设过程审批等环节实时做出评价,帮助建设管理单位完善项目建设程序。与此同时,工程跟踪审计还可以对隐蔽资料以及现场签证等进行核实,能够确保现场签证以及隐蔽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符。这样一来,便可以避免出现现场签证以及隐蔽资料等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的问题,能够有效规避工程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后,能够避免结算时出现责任纠纷。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跟踪审计,会及时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项进行责任认定,同时对相关资料做出审计评价,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样一来,在结算时,各方责任明确,能够有效规避责任纠纷。
        1.2工程跟踪审计的弊
        首先,审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政府审计机关委托的费用通常与竣工决算审计相同,但跟踪审计不仅要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而且还需要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之中,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参照竣工决算审计的费率必将会影响审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被委托的单位不履行自身的职责,严重影响工程跟踪审计的成效。其次,对跟踪审计缺乏深入的认识。跟踪审计是工程审计的一种,属于新兴的审计模式,因此部分建设单位缺乏深入的认识,甚至还会将其与全过程造价控制混淆,将与造价控制相关的问题交给审计单位来审查。第三,容易导致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

建设单位往往会将跟踪审计视为更高权威的管理,甚至会盲目的依赖跟踪审计,认为跟踪审计做出的判断均是正确定,因此,建设单位便只会根据审计单位做出的评价来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建设单位未能有效履行自身的管理义务,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最后,容易造成非法行为合法化的现象。工程跟踪审计的存在,会导致建设单位将各项责任推脱给审计方。甚至在管理过程中,一些都只按照审计单位的要求进行整改,认为这样便可以万事大吉了。但是审计单位并不是管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只能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无法替代管理职能,也不能发现全部问题。因此,应由建设单位承担起工程项目的管理责任。
        2工程跟踪审计的实践应用分析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设单位,如建设单位自身的技术力量以及配合程度等,这些都会对工程跟踪审计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2.1建设单位技术力量不足
        由于建设单位自身的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依赖于审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单位往往会替代建设单位执行项目管理功能,进而导致跟踪审计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各中问题都以最终审计为准,并结合审计意见进行调整,而自身的管理职能则没能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审计单位既要负责工程跟踪审计,又要发挥管理单位的职能,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审计单位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还会导致审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无法明确划分。针对这种情况,建设单位可以结合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聘请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人员负责工程管理。而审计单位则要严格按照跟踪审计定理开展工作,只能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审计建立,不能代替建设单位做出决策。
        2.2建设单位缺乏对跟踪审计的配合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建设单位不愿意积极配合跟踪审计工作。有的建设单位不愿意向审计单位提供相关资料,所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不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不采纳审计建议等。由于缺乏建设单位的配合,导致跟踪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最终只能沦为计算审计。针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程序催促审计资料,并且要加强隐蔽资料审计以及现场审计等,要充分发挥审计权利。
        2.3建设单位技术力量较强并且积极配合跟踪审计工作
        建设单位自身能够承担起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并且积极配合跟踪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使隐蔽资料得到及时的审计,确保项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有助于提升造价成本控制的效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实现跟踪审计的目标。
        结束语:跟踪审计是工程审计的一种,属于新兴的审计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跟踪审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跟踪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审计方法,提升跟踪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江华. 高校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37-39+126-127.
[2]陈燕. 某高校附属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陈莉,胡兰兰,呙青松. 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财会通讯,2016,(3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