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3期   作者:管梦琳
[导读] 由于学生的智力,在生活中很难照顾到一些事情,往往是由父母和亲戚安排的,因此对其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管梦琳
        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由于学生的智力,在生活中很难照顾到一些事情,往往是由父母和亲戚安排的,因此对其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弱智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发挥作用,通过家校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此为主题研究自我照顾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对相关工作发挥参考价值。
        关键词:家校共育;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
        所谓的自理能力是指照顾生活和事物的能力,可以在上完厕所后洗手,开始吃饭、穿衣和脱衣服,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很简单,但不太聪明的特殊学生孩子来说却很难做到。因此,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致力于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从而使家庭、社会的负担相应减轻。
一、培智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
(一)家人的过分溺爱
        大多数智障学生生来就有缺陷,他们的父母常常觉得他们欠孩子一些东西,所以他们什么都自己做,这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照顾自己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形成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依赖,从先天缺陷到后天的“智力迟钝”。例如,当一个弱智学生自己穿衣、吃饭、做一些最基本的活动时,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不愿意做,就会主动帮助孩子,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基本事务,等等,使得弱智学生的自理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很少教给学生一些自我照顾的方法,使学生难以得到规范和系统的培训,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增加了更多的负担,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怕麻烦心理较重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弱智学生部分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以及家长较怕麻烦的心理,也有较大的原因。例如,当一个孩子正在穿衣服和脱衣服时,父母第一次不是教他如何穿衣服和脱衣服,而是帮助他。这虽然减少了时间和麻烦,但对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育方法的缺失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家长和教师在开展弱智学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当的教育和指导方法,对弱智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当孩子们自己吃饭的时候,他们经常把桌子上的东西都吃光,或者直接把垃圾丢在桌子下面,而没有正确的放在垃圾桶里。但是,一些家长和老师没有抓住机会去引导,只是盲目地批评、指责等等,这样孩子下次就不敢做同样的事情了,即使他们想做也不敢做
二、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方面的指导方法
        1.细心。所谓细心,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与学校达成共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他们应善于发现儿童的微小进步,并作为帮助者、导师和鼓励者,见证儿童自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成长发展。
        2.耐心。对于受过心理训练的学生来说,一些学生不能学会吃饭、穿鞋和穿衣服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和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尝试过,所以他们永远不会去做。因此,在这方面,家长必须及时联校,对于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洗手帕、系鞋带、打包袋等,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空间,让其自主,尽量慢慢来,并在此过程中导致自理能力的提高,达到培养目标。


        3.爱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足够的爱心,应该从爱心、爱心等等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与社会相处的过程中——适应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是要善于运用平等,真诚地与学生相处,可以用语言来引导,让学生尝试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等,并在完成其任务后进行奖励,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当父母了解爱情的时候,也应该坚持适宜性的原则,这种爱情不是过度溺爱,而是谦虚的爱情,应该学会放开自己的手,适当地让学生去探索,获得成就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将社会适应性教育内涵、价值最大化。
(二)学校方面的指导方法
        1.建立家长通信薄。对于聪明学生的父母来说,他们必须非常努力。他们不仅要忙于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好好照顾聪明的学生。他们很难在其他事情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促进家校合作和家校共同教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专业精神和态度的原则,让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努力下获得更多,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学校应设立家长沟通手册,以确保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它还可以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 qq、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进步,从而真正实现家校合作教育。
        2.深化学生的自理意识。在培养学生自我照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合作树立榜样,深化学生的自我照顾意识,促进学生自我照顾能力的逐步提高。比如,打扫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可以站在学生面前,左手拿着扫帚,右手拿着簸箕慢慢地扫,这时学生会感到尴尬,也会拿起工具来扫。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小事,以达到提高他们照顾自己的能力的最终目的。
        3.借助集体力量。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巧妙地结合集体力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吃饭之前,老师可能会告诉学生: “让我们互相看看,看看有没有人在吃饭前没有洗手。马上洗干净”这时,同学们会互相检查,有的要洗手,有的发现双手不干净要洗手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其自理能力逐渐形成,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促进自理能力的逐步形成。
结论:
        如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是要坚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才能逐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他们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笔者经验有限,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为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军. 培智学校家校共育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 女报:时尚版, 2019, 000(009):P.1-2.
[2]周静.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共育的实施策略[J]. 好日子, 2019, 000(012):P.1-1.
[3]何颖. 浅谈如何借"微信"东风助家校共育[J]. 新课程(中), 2018, No.461(10):57-57.
[4]苏世好.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实施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5):189.
[5]罗玲. 亲子活动在培智班级管理中促进家校合作的研究报告——培智2013级1班3年亲子活动的行动研究[C]// 2019年第四届特殊教育华山论剑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