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雅 邵勇浩
河南省平顶山四中,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我国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为校园文化建设寻找解决方案,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仍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校园管理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重要性 ;对策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有一句名言:“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养教育已成为他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校园文化建设是自我修养教育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无论是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校园文化都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拥有持久的发展动力,持久动力的源泉来自于一种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一种大众文化的精神和文化,是在教育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的积淀过程中长期运行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文化建立学校,文化统治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提升学校品牌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正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首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其次,有序的校园文化可以调节学生的言行,形成高雅的道德情操; 第三,校园文化中的文体活动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审美素养,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校园文化是学校集体的结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青年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接受能力强,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教育可塑性。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对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吸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是他们文化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校园文化形式直观,内容多样,非常贴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能够很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如何适应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学校提炼出: “办教师和学生喜爱的学校”。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只有老师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关闭自己的老师信,家长热爱学校,能够信任学校,良好的教育社会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学校的工作只有在灵魂的统一中才能得到体现和实现。
1、校园初建,万象启新。我校始建于1966年,校园建成初期以教学设施实用简化为出发点,建成六层教学楼,实验楼,普通老旧式土操场。1989学校转型为职专,校园建设便以服务职专各项教学为标准,建设农机院并引入拖拉机、收割机等教学设施,停放于专门建设的农机院场地上,校园建设综合楼,不同的楼层与教室建设成为主题鲜明的专业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培训与形成。回顾前期我校建设路线,不难发现,在校园建设的早期形成中,校园的设施、设备均以使用为主,依据学校教学需求不断调整,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校园规划不足,布局散漫,没有充分体现出学校的精神文明与文化文明,不能引起学生及家长共鸣认可,对于学校转型为普通高中的进程造成了影响。
2、校园转型,问题初显。自2015年起,我校在领导班子的认真讨论,结合学校自身建设底蕴,社会教育需求,决定自职专教学转型为普通高中教育,缓解市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为了开展面向全市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工作,学校积极组织宣传工作,以寻求更多更好的生源入校。但在转型的第一年,学校的招生人数远低于计划人数,社会对于学校的固有印象占了很大一部分,校园仍然不具备高中特色与形象,农机院的设施,简陋的操场无不让前来参观的学生与家长打了退堂鼓。
3、转型创新,日新月异。
第一年招生的不顺利一定程度上对于学校产生了打击,但也警醒了,校园建设不但要讲实效,服务于教学工作,更要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彰显校园特色,体现校园文化。自此,学校结合地理环境,校园历史文化特色,革新校园建设,对于校园进行合理规划,将办学理念与校园建设深度融合,设计建设“园林”式校园,其中“校训石”“日升抱阳亭”“龙门”“锦鲤池”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基础设施将学校对于学子的深切期许蕴含期中,悬浮式篮球场,标准塑胶操场吸引了一批批充满活力,热爱运动的学子来此求学;同时学校与时俱进,在市区学校中首先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环节,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不受限制,更有针对性,在疫情期间,我校数字化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作业反馈更及时,教师分析更清楚,所推送的各项学习资源在数量与使用人次上屡创新高,完全符合学校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为疫情期间教学深入开展提供了可能;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学校注重对于校风校纪的规范,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座谈,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并周期组织教师座谈会,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觉悟,为学生形成榜样。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学校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方方面面,从而打造优良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的合理化、特色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提升了学校的形象,逐渐在社会各界建立起第一形象,塑造“文化”名片。
4、转型完善,踵事增华。有思想、有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在建设上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因地理位置原因,我校交通不便,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雏形形成后社会传播性不广,知晓度低,对于我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之后的校园建设中,学校将会把学校发展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勇担社会责任,校园文化辐射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计划开展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胸怀报国之志,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1.更新观念,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应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首先,肯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意识形态,是建立在校园物质文化、道路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形态。其内容广泛而复杂,形式多样而精彩。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内涵,才能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在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通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来贯彻校园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特质。
2.平衡重心,实现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一方面,要确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由于校园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精神驱动的文化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根本作用不容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园的精神面貌、文化基础设施、校园游憩活动等投入都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这些物质形式,才能使校园充满高尚的文化情操,从而为精神文化的积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扎根于地方,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是一个刻意的、肤浅的工程,而应该是一个具有特色和内涵的学校生活的重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及时、地理、和谐”。“时代” ,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坚持学校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帝力”是指因地制宜,本着效益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经济条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自然生态的校园环境。“人和”,就是要因人而异,坚持教师文化气质与学生文化基础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文化气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水平、教学质量、道德品质等方面。这些方面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文化基础是指学生从小接触到的地方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只有把这两种情况考虑在内,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塑造健康人格、培养智慧美好人性的重要手段。学校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基地,文化教育必须认清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破绽,营造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青少年成长,为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铺平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前进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岚. 湖湘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研究 ——以潇湘文化核心区高校为例[J]. 艺术科技, 2019(15):18-19.
[2]钟小风.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 000(029):165-167.
[3]钟勇锋.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 好日子, 2019, 000(00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