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第四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诗词翰墨飘香。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可以增加积累,培养语感,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诵读过程也是一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娴熟的诵读技巧及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经典文学作品、多维度教学
一、研究背景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学生的基础虽然参齐不齐,但他们的语文素养却渴望有待提高,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相整合,从而让中国的古典文化来熏陶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能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所以我希望能够设计一种简单易行、适合校学生的课题研究,达到德学并行的学习效果,因此有了本课题的产生。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通过对中华美德故事和古典诗歌的诵读,一个人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这对于学生终身的语文素养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学校广播站和主题班会经典诵读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了解有关中华美德的故事和诗意盎然的中国文化;
2.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化素养,深入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3.提高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加强对中国诗歌和美德故事的领悟和欣赏,加强人文素养。
四、初中语文诵读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很多老师过分强调知识而忽略人文修养;过分强调分析而忽略学生的感悟分析;课堂上过分强调字、词、句、篇等意义的分析而淡化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吸收消化。久之,学生在语文课上逐渐走向沉闷,他们的诵读热情遭到压抑。年龄越大,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越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人诵读存在片面的认识,诵读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摇头晃脑撕心裂肺的大声读,而是读者一种带着融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学习活动,在这种过程中读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并能够习得新的知识,获取创造。
好的诵读能够规范我们的语言,提高我们的语感,并能无形中丰富积累、发展我们的思维,从而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及预读写作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五、高中语文诵读内容与方法剖析
(一)技巧指导
诵读是读者通过感知并用话语声音来表现的阅读方式,在感悟中理解文章并能够内化积累部分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诵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音,结合初中语文第一题对语音的考察,高度重视汉语拼音的积累。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坐姿,调动他们的情绪,积极兴奋、自然放松、统一集中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助于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作品,从而加深自己的领悟能力。
其次,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灵活处理作品中的停连,停连在诵读中很重要,恰当的处理好这样的技巧可以控制好语速,通过调整语句节奏,形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
(二)习惯养成
诵读包含了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的心理因素。所以,培养诵读习惯必须调动起各种感官,把读与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文本,进入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应该做到读与想结合,在诵读的同时,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将抽象变为形象,补充和丰富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诵读者更容易进入诗文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并能够借鉴吸收部分内容,启发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新创造,避免学生有口无心的读。
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减、增、换、调、联的方式反复诵读、比较、推敲,学生很容易可以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妙处,从而进一步达到感其情、晓其义、体其境、悟其旨的目的。
(三)诵读形式与活动开展
首先是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诵读活动,多维互动,播放资源让学生模仿校音,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展丰富的课外诵读活动,比如开展演讲朗诵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重视诵读,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感悟美欣赏美的效果。
六、结论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我们也知道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本,诵读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平时的诵读中讲究技巧和方法并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在良好的诵读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万里.留白中生成智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留白艺术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36(22):20-20.
[2]潘红玲.国画的“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17(5):57-58
[3]张彬.论语文教育创新的特性与误区防范[J].教育探索,2013(7)
[4]土恒汉.语文教育创新[J].东方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