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3期   作者:冯子文
[导读]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工作,前期论证决定了项目后续的发展,也奠定了整体项目的工作质量上限。
        冯子文
        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2

        摘要: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工作,前期论证决定了项目后续的发展,也奠定了整体项目的工作质量上限。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外部环境的随机性影响程度高,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必须要明确具体的流程和制度,合理防范且规避风险事故问题。文章基于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前期论证策略展开论述,探讨其概念意义及必要性,分析相关实践路径和详细措施,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内容如下。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前期论证;规范管理;执行力;目标

        信息化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规划、实施、执行再到最后投入使用,所需的资金和资源都数额巨大,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不可逆。这意味着前期准备工作中的规划和决策对工程项目中期实施到后期投入运行都有重大影响。前期论证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区别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前期决策,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于资源种类涉及大量即时性数据,通讯、网络等平台的信息化业务现状对于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都有具体标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包含了项目需求分析、可研报告编制、可研报告评审和可研报告批复四个环节。在确定管理目标和执行策略的过程中,具体的论证策略要确保合理合法,求真务实,从而完善流程,优化决策。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概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致使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正在不断创新升级,知识经济时代的过度阶段,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始立项筹备。十三五阶段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形势壮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理念创新、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公司农业供水板块业务为改善随着黄河水资源的紧缺,灌溉用水矛盾愈发突出问题,加强了灌区控灌技术的推广,加大节水力度,坚持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推动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和革命性措施来抓。
         在全新的经济格局下,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全新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品牌,前期论证工作时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利益符合预期,合理应对风险情况,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前期论证对于企业相关项目规范化管理来说是极其必要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前提,尤其是现代化工业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产能、市场份额都直接相关,而确保项目达成效益的关键,就在于前期论证工作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可行性[1]。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工作特征
         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以技术带动产业链升级,实现企业现代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效能,而且能够作为评判企业综合实力的硬标准,来衡量企业在市场行业中的竞争力。但我公司农业供水板块业务涉及灌区目前信息化系统尚未形成,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灌区管理仍处于以人工为主的传统阶段,用水服务基本依托当地,与现代灌区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所以亟待通过信息化建设,既跃进渠灌区信息化建设来实现现代灌区达标管理,为供水生产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挖掘农业用水节水潜力,统一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以工业不断推动农业的发展,将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支出,从而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信息化建设项目最重要的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要向现代智能管理的强有力手段发展,对于企业决策力、执行力、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关处理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其中信息化管理前期论证是给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对于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挖掘深度的真实性和适用性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处理,明确项目计划的生产要素,协调资源分配,探讨项目规范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实施要点,施工问题以及风险因素。相比较传统行业项目的前期论证,信息化建设项目更注重整体思路。前期论证要项目管理单位运用知识、 技能、 工具和技术从满足和超过项目业主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 在工期、 投资和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使业主获得最大效益。同时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必须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细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部门或人力组织[2]。确定全面细致的工作范围、目标及执行标准,对信息采集功能、网络传输功能、信息存储与共享交换功能、配水调度功能、水费计收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及数据需求等核心建设内容进行重点论证。项目前期论证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需求分析、可研报告编制、可研报告评审和可研报告批复四个环节。项目需求分析的重点在于针对信息化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际建设需求,明确要求。可研报告编制是对照项目需求,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结合企业实际状况,编写可研报告,根据科研报告和项目说明书,判断项目相关需求实现所需投入的资源,同时组织信息化专家和专业审计人员优化工程项目计划和设计的可行性。可研报告评审是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实施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客观排查,分析可研报告和项目说明书是否存在原则性问题;可研报告批复是经过评审修改后的可研报告申报获得了国家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复,确认前期论证过程规范、材料齐全、内容完备,项目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3]。

        前期论证的作用就在于减轻工作强度,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效率,缩短建设周期,优化方案设计和决策,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是,基于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后期可能存在的工程管理问题做好防范。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措施探讨
(一)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
        前期论证的核心是结合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期论证的可控收益上限与下限标准,以采购为例,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设备仪器和技术人员的需求要符合时机,一方面要匹配市场份额,迎合行业发展形势,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探讨卖方市场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4]。避免出现重复购置或质量规格选型存在偏差的不良情况,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尤其是涉及到金额大、时间紧的高新科技项目,前期论证必须在流程、管控等方面注重细节,健全管理机制,优化论证形式,提升专业程度,做到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面评价,提高信息化建设项目对企业的适应性和匹配程度,以便于规范化管理。
(二)产能评价
        产能评价是决定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最终目标,也与其项目预期收益直接相关。以跃进渠供水业务为例,售水率决定了产能效率的提升幅度,如果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校节水,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在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相应的信息化水平。根据企业产能的预期和实际效益来判断一个标准,通过内生动力提质增效,结合相关建设项目案例,对于投资和建设发展方向有具体且明确的指导[5]。反之,信息化建设项目如果没有促进企业产能,说明信息化建设与实际业务耦合度不高,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三)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是企业前期论证的重心,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资金链周转和工程造价管理在整个项目建设各个方面皆为重点关键环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财务管控,必须在前期论证确定大体方向,特别考虑随后运行维护管理中的水闸监控、水位、视频采集等硬件设备维护、网络系统维护,以及应用系统使用维护等做为预期论证基础影响因素。在项目实施开展过程中逐渐落实并调整细节,把控各项成本支出。
(四)利润状况评价
        利润状况评价的目的在于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过程中的投资收益,比较分析实际利润和项目各个阶段进展情况,探讨预期收益的偏差程度,明确风险和根源问题,在建设项目不做大变动的前提下,针对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适当调整方案设计,提升利润。从影响因素来看、能源市场、经济格局、政策形势以及企业自身因素,要做好一个动态观测。因此,前期论证工作要想构建数据模型,必须要基于可靠的信息数据资料,对利润预测阈值有尽可能准确的把控,防止人为提高财务利润来掩盖项目建设中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杜绝人为事故[6]。

四、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的实践管理体制探索
(一)加强企业内部体制改革,注重企业自身良性发展
        一方面,企业内部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前期论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出现由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管理事故;另一方面,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前期论证的策略实施必须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大背景下进行,这一前提只能建立在健全稳定的内部体制中。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责任制度、岗位晋升等方面都必须要完善流程,尽可能杜绝内部因素的危害,注重企业自身良性发展[7]。这样一来,在前期论证工作中,才能够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未知风险影响。
(二)利用数字科技助力建设
        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改进信息获取手段,有效提升水利公共管理和项目服务能力,进而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的论证,更好地预计灌区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社会的发展影响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前期论证要确保专业性,在规范管理过程中,涉及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各个流程的细节内容和工程施工作业管理,企业与行业的接触要十分密切,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形势,对于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力资源招聘工作都要贴合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求,吸引优秀人才,同时也要引进一些有相关领域前沿专业经验的人才,除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重视社交礼仪、文化习惯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国际接轨,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寻找行业内优秀的关联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争取可合作、可培育项目,学习和研究相关项目管理制度[8]。合作的目的是按照比较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求,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四)信息化建设管理论证制度体系
(1)岗位责任制
明确系统运行、管理、维护岗位责任,按实际需要定岗、定人、定责、定权。并由管理部门负责考核,以确保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执行。
(2)设备管理制度
包括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业务应用系统,软、硬件资源设备品种繁多、数量大。对系统内资源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故障处理等做出严格规定。
(3)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管理,确定系统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其中包括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身份验证、操作授权、访问控制等,对信息的保密性作出规定,并按有关规定对系统运行进行安全检查,实施安全管理。
(4)技术培训制度
由于本系统科技含量较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知识更新较快,因此管理机构根据本系统的专业范围和实际需要,建立健全技术培训制度,对系统中不同层次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5)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制度
对应用系统的各项操作建立运行日志,严格监控操作过程,对发现的应用系统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掌握和运用应用系统访问审计技术,实现对应用系统操作的监测和追溯。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建立针对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保证应用系统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6)数据管理制度
从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监控、传输通道、统一登录、容灾备份等方面入手确保数据安全。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和恢复的应急工作机制。利用传输加密、存储备份、使用分级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传输、存储、使用等全过程数据安全。

结语:依法合规,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从合规性来看,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执行公司有关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涉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建设和验收全过程。前期论证,是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第一环节,加强前期论证,是把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的第一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前期论证要立足现实,兼顾长远,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充分论证、循序渐进、良性发展,促进企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闫嵩琦.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策略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6):122-123.
[2]李新,雷小龙.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期论证[J].农电管理,2016,(7):35-36.
[3]张晓枫.信息化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的探索[J].IT经理世界,2020,23(4):146.
[4]杨冰心.浅析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2736.
[5]古宏鸣.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风险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0,9(4):124-125.
[6]罗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7):34.
[7]宋晓莅,付贝嘉.浅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规范[J].商情,2013,(32):109.
[8]詹卫许,王乐东.大型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管理方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4,(15):196-196,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