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的和倍问题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3期   作者:刘安妮
[导读] 数学规律严谨,数学问题灵活多变,解题方法丰富多样。
        刘安妮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第一小学,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数学规律严谨,数学问题灵活多变,解题方法丰富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手段。重视交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要依靠数学“一题多解”,对学生的指导性培养,必须重视知识的价值,只有摆脱生活中的定型思维才能真正激活。
关键词:一题多解;关系;思维角度;预设;延展;意识;素养

        数学学科严谨,数学问题灵活多变,解题方法丰富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是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的问题。重点沟通知识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一题多解中解法之间的关系
(一)思路互逆
        例如:双重问题、差分双重问题、鸡兔笼问题等反求解:为了掌握问题中量之间的本质关系,我们可以直接列出求解问题的公式。计算步骤简洁,思维严谨,巧妙,强调应用相应的数学思想。结合图形找出问题所在。你可以把它们分成小块,加上不规则的形状,可以通过补充法和减法转换成规则的形状,计算求解。
(二)思路相近
        比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采用分割的方法,可以横着分开,也可以竖着分开,可以分割成两部分也可以分割成三部分,解法多多,却属于同一类思路。
(三)思维层次递进
        同一个题目,虽然都能得出正确答案,深究方法,学生的思考深度,不在一个层次。可以抓住本质,也可以借用表象。比如,一个除法算式原来的商是2,被除数乘2,除数除以2,现在的商是()。思维深入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同步变化,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相反变化,所以,最后上应该是:2×2,再×2,得8。思维稍浅的学生,举例子更能让他们轻松解决问题。比如:8÷4=2,16÷2=8。
(四)思考角度差异
        比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360千米,速度保持不变,6小时行多少千米?可以这样计算:360÷3=120(千米)120×6=720(千米),也可以用倍比的方法:6÷3=260×2=720(千米)。
二、如何正确引导,实现“一题多解”外延最大化
(一)充分预设
        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需要为学生创造锻炼自己思想的机会,在教师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下面这个习题:一名学生说“我们班全场得分42”,另一名学生说“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信息分析解题思路,结合题干信息分析本道题,考虑到学生从题干寻找数量关系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教师使用多媒体,使用球展示倍数关系,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此种前提下要求学生重新阅读问题题干,结合“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这句话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在配合“我们班全场得分42”的信息,建立等式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两者的关系,由此得出另一种表达式,上半场得分=下半场的×2,根据学生的两种想法列出方程式:
(1)解: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下半场得分为1/2x分,
        X+1/2x=42→3/2x=42→x=28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2)解: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上半场得分为2x分,
        2x+x=42→3x=42→x=14
答:下半场得14分,上半场得28分。
        使用多媒体,借助形象的物体展示题干内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快速整理题干内容,确地解题思路。
(二)学会放手
        教师对学生准备一百种方法,也不如学生自己的探索出一条路来。即使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学生们仍然会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因为老师提供的东西并没有变成他们的理解,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可以使用它。让学生体验,思考,理解,为了真正达到多种解决方案的最高水平,这就是课室的产生。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底长为5cm,现在底长增加了1cm,产品的面积增加了1.5cm。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1)教师预设的方法:保守的顺向思维的思路,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思路:原来的面积+增加的面积=现在的面积题目中的三角形的高前后没有变化,所以都可以设为h.5h/2+1.5=(5+1)h/2得出:h=3,5×3/2=7.5(cm)评价:顺向思维,解题思路顺畅,计算有点繁琐。
        (2)学生自己的方法一:2×1.5/1=3(cm),5×3/2=7.5(cm)逆向思维,计算增加三角形的高度,聪明的借用增加三角形的高度,我们算出了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方法是在学生对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基于切的理解高度的不断增加,使教师喜欢学生灵活的思维和深入的思考。
        (3)学生的方法二:5/1=5,1.5×5=7.5(平方厘米)这种方法抓住了不变高度的重要信息,依靠的事实是边长是关系长度的几倍,面积只是关系的一个倍数,利用底部的长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典型的发散思维。教学时间长了,老师会有一个坏习惯,总觉得学生也不会,那也不行,习惯做什么都代替,习惯强烈地引导,往往抹杀学生的思维激情,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信任学生,给学生机会,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学会思考。
(三)生活延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要依靠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学生的引导培养,更要注重以激活知识的价值,才能摆脱生活中的刻板思维。固定的思维僵化,从日常的积累。小学数学学习,从一个问题出发,通过数学知识“一个问题”作为“多解”、多角度复习和多层次发现的载体,引导学生接触学生的生活,磨练思维,转变观念,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问题意识——一题多解的终极目标
        随着问题解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将不断提高和优化,问题意识将慢慢形成,不仅善于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分析,积极和消极的考虑,灵活地解决问题,更喜欢提问,提问,否定,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数学核心素养将植根于心。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每一个练习都是一个数学游戏,掌握了规则,你不仅可以玩它们,享受它们,而且还敢于否定创新,自己设计新的游戏,体现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添,董春燕.多角度解题全方位思索——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习题课教学[J].山西青年,2018,000(011):P.93-93.
[2]李静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J].新课程(小学),2018,000(010):66.
[3]米永强,张永春.由一道例题谈一题多解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000(0Z3):81-82.
[4]唐长海.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教学[J].数码设计.CGWORLD,2018,007(023):P.75-75.
[5]段捷.浅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J].高中生学习,2018(3):15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