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辽宁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13
摘要:页岩矿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速和扩大了土壤破坏和岩石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历史上由于高强度、无计划的采掘矿产资源遗留下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国家政策规定,砖瓦用粘土、页岩等资源开采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将限期关闭,由于页岩矿山的开采特点,废弃页岩矿山治理原则及技术路线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页岩矿山;废弃矿山;治理原则;技术路线
1 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由采、选、冶等矿业活动导致矿区及其邻近地区地质环境的改变、破坏及污染等环境问题。废弃页岩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灾害、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矿山废渣污染三大类。
废弃页岩矿渣的无序堆放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页岩矿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速和扩大了因素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且采场废渣数量较大,长期堆放压占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矿渣长期暴露于空气,在风化作用和雨水溶滤作用下,废渣中的有害元素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或侵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随意堆放的废矿渣颗粒细小部分随风飘扬,污染了大气环境,危害矿区及其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2 治理原则
(1)安全原则。以保障治理区稳定安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首要任务;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治理工程与造地相结合,与村镇改造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矿山关闭整顿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与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规划,优先恢复成建设用地,其次为耕地和林(草)地。植被恢复宜根据破损山体类型和矿山分布区自然条件分类施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4)植物多样性原则。乔灌藤草相结合,提倡营造混交林。在废矿区区种植耐瘠薄、耐干旱的植物,如榆树、刺槐、火炬树、紫穗槐等,以便在短期内形成生态林带,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的搭配形成复层生态结构。
3 技术路线
(1)全面调研、科学勘察,掌握地质环境灾害的成因、分布
地质灾害的产生均有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只有掌握地质环境条件、灾害成因,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治理区综合治理工作首先应进行调研,收集分析矿区地质背景资料、采场开采程序以及历年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应用勘察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方法查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范围、滑面埋深、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对采场周围地质灾害进行细致分析。
(2)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提出合理的灾害治理方案
综合考虑不同成因、不同规模、不同危害程度以及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素,进行采石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设计。同时,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对比,并借鉴成熟的灾害治理经验。对综合治理方案要经专家论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3)治理方案的实施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治理施工,选择有经验有资质的灾害治理专业队伍,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施工方案。
(4)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灾害监测系统,及时进行灾害预测与预报
对于复杂的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其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必须的。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及时提出灾害预测预报,为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5)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
灾害治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土壤和水质的恢复更需要长时间的治理和改善。加强组织管理将能很好起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因此,应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做好各种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定期对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以真正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作者联系方式
张剑: 男 高级工程师
联系电话:13709815282
QQ:157997671
作者简介:张剑,男,1984年,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