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才
广东省德庆县凤村中学 广东省肇庆市 526637
摘要 初中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包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有蕴含的许多做人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载体之一。身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德育教育,力求德育与语文教学同步发展,在语文课堂绽放德育之花。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语文学科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升华学生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科教育作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改革。
在语文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用理性的观点去看待德育问题,加强自律性,自觉地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塑造。以讲解鲁迅先生的小说为例,有的教师放弃文学本质,作为政治例文来讲解;有的教师生搬硬套,将书中人物硬搬到现实社会当中,阶级观点浓厚,将负面人数讲述成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讽刺,讲解过于僵化、主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讲述方式的使用,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通过师生探讨与合作的方式,共同关注德育问题,从而获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语文教材本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经过了专家的精心筛选,蕴含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孝老敬亲的等等。初中时期,大多数时间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语文教材和课堂进行充分利用,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中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让其掌握语文知识,有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要合理利用语文课本,文章不同,德育资源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挖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最后一课》《伟大的悲剧》等课文,无一不在表达深厚的爱国热情,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必须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在传授课文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学生的学习感触,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更深一层的理解,促进学生爱国热情的培养。而课文《背影》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教师要借助本文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天下父母的无私伟大的爱,以此展开感恩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潜心钻研,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将语文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好的提升。
三、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
有关教育专家说过,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富有诗意的情感息息相关。语文学科的情感性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愈加普及,多媒体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当中,语文学科也在其中。电教媒体集音视频为一体,能够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以课文《孔乙己》的学习为例,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电影片段:孔乙己的腿被打断以后,用手在爬行,这一非常凄凉的电影情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同情心。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对当时的时代特点进行剖析,学生很快就能有所了解,通过影视频片段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同情之心,让他们知道对于弱势群体应该如何给予关心和帮助,明白同情也是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三观
课堂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将课内外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使得德育精神与实践相结合得以充分体现。课内知识通常来源于课本当中,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德育精神力量产生切身感受。因此,在课外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有助于了解我国的历史渊源,促进学生民族认同感及荣誉感的增强;引领学生走进抗日纪念馆,让他们牢记历史屈辱,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精神;将祖国建设当做自己的责任。其实,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相比,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以直观的形式将事物摆在学生面前,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因此,在课外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手抄报、演讲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得语文课堂绽开德育之花。如,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组织节选朗读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技巧得以有效锻炼,还能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性格,深刻认识到主人公为实现理想的那种高昂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见,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是德育教育实施的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加深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总之,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促使学生思想觉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注重陶冶学生思想,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最终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之上。
参考文献
[1]李斌,罗海霞.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J].华夏教师,2019(20):18.
[2]李习强,谈淑英,何卫锋. 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537-1541.
[3]尤张梅.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N]. 发展导报,2017-10-1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