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学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山东淄博 255100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作文教学的学情可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大写的“尴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更大的尴尬则是,有米下炊,依然难成巧妇。所以,学生总是谈作文而色变,怕写作文,为作文所伤,还总是伤不起。但是,任何一件事,总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正因为多数学生觉得作文难,怕写作文,所以,作文才有了训练的必要。因为一旦训练好了,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同时在考场作文中胜出。
但是,作为老师面临的尴尬是,如果只是遵循两周写一次大作文的惯例,很难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质的飞跃。所以,我们才有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作文主题的想法,化整为零,把作文的功夫融入平时教学,好比寓兵于农,让学生每天都能感受作文,刷出作文的存在感。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可能每一篇课文都讲,也不是每篇课文都作为重点讲,所以主题作文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就有一定的选择性。我们选择主题的理念或角度是:情、景、理。而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则侧重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
因为课文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今天只选第二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主题作文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大主题是“山水神韵”,但是具体到篇目中,我们选择主题又有了很大的灵活性。讲授《再别康桥》时,我们扣住一个“别”字,提炼一个永恒的主题“离别”,让学生去思考。离别,就属于情的范畴,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涉及离别之情。对于离别,通常是伤别,表达忧伤之情,古人有曲岸持觞(shāng饮酒器),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也有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谁知又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即便是徐志摩离开康桥,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但从辩证的角度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然而人间别久不成悲。刘禹锡就豪迈地说,去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真是别开生面。
《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佳作,但是很长,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那么,我们就从景的角度确定了“雨”的主题。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要写景,但是又往往写不好,或者缺乏写好的主动意识,即写好了也不知为什么写好。写景,当然不是单纯写景,都是需要渗透情感的,而情感未必都是愉悦的,也未必都是忧伤的,这又具有了辩证色彩。
可以拟人。雨水刚学会呜咽,就在台阶上跌碎。
可以比喻。下雨的时候,大滴大滴的雨,跌落在凉棚上。那声音和水无关,倒像是天空毕剥作响地猛烈燃烧。
可以忧伤。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又无奈。
窗外的雨,混着天空沉重的黑,仿佛倾泻下来的墨汁,滴答,滴答,那是雨,还是泪?
细雨淋漓,惆怅不知从何处扑打过来。
可以欢悦。雨跌落在地,碎了,却又像开了花,又像一个笑靥。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
也可以写得充满情调。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听雨必于空山破寺中,寒雨围炉,可以烧败叶,烹鲜笋。
所以,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有情怀。
当然,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渗透的主题,未必只有一个,有的甚至可以多个。《听听那冷雨》,我们既可以扣住故乡的主题,也可以从“听”这个字眼延伸,延伸出“声音”的主题写作。有一次学生在考试中,就遇到过类似的作文题,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好了,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会觉得平时的讲课很有用,就会认真听讲。这其中就有奇妙的连锁反应。
言归正传。古人讲究“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其中每一种声音都值得深入思考,写出深度和新意。而且,这也跟本单元的大主题“山水神韵”相契合。同时,还能借此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秋虫春鸟,尚能调声弄舌,时吐好音。我辈搦(nuò拿)管拈毫(niān拿),岂可甘作鸦鸣牛喘?
给学生确定主题,就是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积累素材,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素材。如果要写“有这样一种声音”这个话题,可以渗透的素材就非常多了。
南朝宋人戴颙yóng,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答曰:“往听黄鹂声。”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qióng蟋蟀)吟唧唧添萧索。
茅帘外,忽闻犬吠鸡鸣,恍如云中世界;竹窗下,唯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
声之凄绝,无如衰树寒蝉,泣露凄风,如扣哀玉;回听高柳雄声,火云俱热,至此易响(变了声音)。时异势殊,大抵类是。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你和世界屏息凝神听雪的声音时,世界安静,时光安静,你也安静。
暮色渐浓,犹如灰色的潮水。我听见,天色一点一点黑下来的声音。
夏日的蝉鸣,在竹隙间流淌,淌进被阳光打碎的浮尘。
……
多数情况下,学生觉得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封闭的,但不代表他们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许,我们给他提供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给他一个素材,哪怕是一句话的素材,都可能触动他思维的机关,然后,写出挺不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