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垛石镇中学 251400
摘要: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种,篮球运动不仅可以让参与运动的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帮助他们健全人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目前篮球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却限制了篮球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本文将从初中篮球教学现状入手,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关键词:篮球教学;组织能力;培养;初中体育
作为体育运动,篮球可谓是集防守与进攻于一体,在篮球比赛中,参赛队伍的表现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受球员组织能力表现的影响远超过受队伍最终得分的影响。作为团体运动,篮球运动中整个团队是否具备较好的竞赛水平直接取决于其是否具备高水平组织能力,因此在开展篮球教学时体育教师非常有必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实现提高学生的篮球素养水平的目的,还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才选择探讨分析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相关问题。
1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现状
就目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实际来看,确实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呆板,目前仍有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帮助学生纠正常见的错误。但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仍是教师,以至于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篮球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针对性不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身体素质方面也有所差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长此以往将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目的。
2 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增强身体训练与理论知识教学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首先需要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一些关于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才能够为后续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时可尝试从身体训练方面着手,安排快速折返跑与变速跑、传接球训练等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能。
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之前可以在导入环节教授学生一些篮球理论知识,将一些篮球知识传递给学生,为他们后续的运动实践奠定基础。
2.2 培养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自我定位至关重要,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就需要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进行培养。当一个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较好时,其不仅可以不断通过自我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在篮球运动中与队员打好配合。初中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战术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一方面降低学生的训练压力,另一方面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的目的。
2.3 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首先,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应尝试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小组篮球训练和篮球联谊比赛等活动,增强篮球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在教学中充分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真正地喜欢篮球运动。其次,在开展篮球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篮球训练,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篮球潜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篮球运动水平,增强他们的运动信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提供保障。
2.4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
在篮球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实际参加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以篮球教学为参照系,尽可能地完善和调整自我,将自身价值实现。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自我调整的小技巧、小妙招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尽快地完成自我改正和自我检验,避免篮球运动中的一些小失误给他们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参加篮球运动。
3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有效性。针对当前的初中篮球教学实际,建议初中体育教师采取增强身体训练与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兴趣等措施来达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目的,提高篮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之端.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 [J].考试周刊. 2019(60)
[2]彭海丰. 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5)
[3]孙银花. 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J].西部素质教育.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