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5期   作者:文爱枝
[导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文爱枝
        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小学,山西 孝义 032300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是面临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落实单元要素。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太阳》一课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要求我们认识太阳的特点以及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我在执教《太阳》时,通过找句子,体会,学习了本课运用的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之后,根据本课的文体特点,拓展阅读了《月球之谜》和《探测器“约会小行星”》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了月球和爱神小行星的哪些特点?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落实单元要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而《松鼠》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性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上与《太阳》有很大不同,是文艺性说明文,所以我在教学完松鼠后,又出示了《太阳》的相关语段,比较分析《太阳》的语言平实,《松鼠》的语言生动活泼,由此得出《太阳》属于平实性说明文,《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之后我又拓展了一篇实用性说明文《橘红痰咳液说明书》和科学小品文《我是电》,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体会说明文的基本类型。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深化文本主题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主要表现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而且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注重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学时要注意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感受舐犊之情。因此我在执教时以感受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为衔接点,拓展了《拐弯处的回头》和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拐弯处的回头》中当孩子受伤渴望得到父亲的安慰和帮助时,父亲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转头走了,而在拐弯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原来父爱就在那拐弯处的回头时,还有《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当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向孩子倾诉自己打孩子的理由,以及打孩子时的心理时,尤其最后一句“打与不打都是爱”,让孩子们明白了原来父母对我们爱的方式有很多,由此联想到生活实际当中,孩子们也想到了很多,像生病时着急的眼神,晚上盖被子,考完试分析错因等等,深化了本单元主题“舐犊之情”。


        三、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解决文本疑难
        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例如本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以对话、抒情为主,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文中有三处细节描写,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既是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又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作品情感和习得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重点所在。但是由于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熟,所以体会人物感情时有难度。如文中我找母亲买书,要的钱是一元五角,一元五角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屑一提,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仅仅靠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还远远不够。我在执教时就拓展了原作中这样一段,帮助解决文章疑难:
        当时家中买菜等事都由我去做,只要剩两三分钱,母亲就让我自己留着。现在的两三分掉到地上是没人捡的,那时五分钱可以去商店买一大碟咸菜丝,一家人可以吃上两顿,两分钱可以买一斤青菜,有时五分钱母亲也让我自己拿着。我拿着这些钱去看小人书。
        还有文中的三个慢镜头,凸显母亲的辛劳,马玲玲老师在执教时也拓展了原作中的这些段落:
        我以为母亲天生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慢慢走进了作者内心,随后马老师又趁热打铁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背?在我们的记忆中,我的母亲的背曾经是怎样的?你看到了母亲的脸,那是一张怎样的一张脸?我的母亲曾经拥有什么样的脸?再仔细地看,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记忆中我的母亲有着怎样的眼睛?
        这样在文本资源中深度挖掘,发现可以生长的教学拓展点。在教学的前后,或者在教学中教师把原文、原著片段适时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激起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找准课内外衔接点,延伸写作之法
        《四季之美》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我执教时拓展了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些都是名家作品,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抓住了不同季节不同的景物特点,文笔优美,学生在品读中,在比较中明确了同样写四季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视角可以写不同的景物,进而在这些文章的启示下写一写自己印象深的某个景致。这样通过衔接拓展,延伸了写作之法。
        通过一学期课内外衔接的实践,学生的阅读视野开阔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知识储备丰富了。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让课堂内容丰富容量大,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