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正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时期,加强他们的心理辅导,对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综合发展素质,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当今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多,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依据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困局,做快乐的小学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辅导小学生心理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父母教育
在新的世纪,我们的经济发展迎来了高峰,几乎每个家庭都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然而,在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里,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较多,而对孩子的心理关注较少。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影响了教师的总体教学进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让小学生快乐成长。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站稳脚跟,才会为祖国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整理出小学生比较明显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辅导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
学习是学生在校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当前的小学生受外界不良元素影响比较多,加上他们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被外界事所吸引,其对学习的专注力就降低了。所以,当前小学生厌学的人数较多。不爱学习的学生,不仅无法掌握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知识,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必须引起教师的密切关注。
2.自卑心理
小学生自身的人生经历较少,缺乏对人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遇到学习或人生的问题,会产生自我标签效应,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其他人,于是产生自卑心理。人生挫折与暂时的困难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困难就是一道“鸿沟”。教师要结合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的根源,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
3.习惯不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不良习惯也较为突出,比如,有的学生做作业总是分心,看似在做作业,实则在想其他的事物;有的学生不独立完成作业,甚至抄写其他同学的作业;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比较磨蹭,用时是别人的几倍;还有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分析自身学习的问题等等。这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如果不给予辅助与指导,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父母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儿童在该时期进入学校,并且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儿童的主导活动从以前的游戏到被学习取代,从游戏到学习的过渡,一些不适应学习的儿童会出现不少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现有研究认为,儿童问题行为的增多通常是其心理不健康的指示。一方面,抑郁、焦虑等是内化性问题行为的表现;另一方面,攻击性增加、物质滥用等都是外化性问题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在其孩童时期出现的频率较高,且这会阻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发展。
目前,对于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尚未发现有人对其进行过探讨,但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儿童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增强了父母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能力。此外,父母情感温暖较多对儿童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出现。父母情感温暖是父母与子女良好互动的重要基础。相关研究发现,亲子依恋关系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型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父母关心关爱孩子的程度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也逐渐增加。据此推测,父母教育卷入的增多可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
此外,小学生问题行为除了受父母教育卷入这样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研究者们还发现,它还受到如心理素质这样一些个体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是在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它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功能,并与人的适应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以往的研究发现,心理素质发展较好的儿童,其身心健康状况较佳,形成问题行为的机率也较小。
综上所述,本研究推测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可能起中介作用,故提出以下假设:①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心理素质呈正相关,父母教育卷入、心理素质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②小学生心理素质在父母教育卷入与问题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方便取样,我们选取六个地区10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了1166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 1111份(有效率95%)。样本年龄在10.60±0.95(9-13)岁;其中男生580人,女生531人;四年级432人,五年级373人,六年级306人。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育卷入问卷
父母教育卷入问卷由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编制,5点记分,共7个项目,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家长和他们的互动水平,问卷总分越高表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程度越高。
2.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
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共27个项目,包含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5级评分,问卷总分越高代表心理素质越好。
3.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
该问卷分成3级评分,包含品行问题、同伴交往、情绪问题、多动注意、亲社会行为5个维度,共 25个项目。由于测量亲社会行为的第5个维度与前4个测量问题行为的维度意义不同,故本研究采用前4个维度之和作为问题行为总分。
(三) 研究程序和数据分析
在经被试及校方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其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当场收回,父母教育卷入问卷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由小学生主要监护人来完成,一周后收回。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2.0和 Mplus7.4进行处理。
(四)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三个变量的数据来源与评分方式并不相同:小学生问题行为问卷和父母教育卷入问卷由其监护人填写;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则由学生填写。所以,其受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较小,故不再对其进行统计控制。
结语
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心理素质与问题行为有明显的关系。研究显示,父母教育卷入与心理素质呈正相关关系;父母教育卷入、心理素质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及中介分析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参与度高的小学生,其身心发展相对较好,表现为其问题行为相对较少;并且在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生问题行为的抑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来进一步起作用的。本研究一方面推进了小学生问题行为形成机制的研究,因为该领域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只考察了家庭经济状况对问题行为的直接作用,还尚未考察父母教育卷入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也未曾对父母教育卷入是怎样抑制孩子问题行为进行过探讨,而本研究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可能是因为父母高度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本研究间接验证了家庭投资模型理论,即父母更多投入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有助于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从而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这表明,父母在对孩子的培养中,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以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Seginer,R.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 A Developmental Ecology Perspective[J].Parenting,2006,6(1): 1~48.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6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