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林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小学 6780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科学素养;探究;培养
实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素质也成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后要承担国家和民族复兴重任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及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其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都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我曾尝试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培养认真严谨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科学
1.科学讲究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已经说了几千年,对于国家的管理,规矩是制度。有了制度,人们就可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属于自己的范围之内活动,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对于一个行业,规矩就是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有了这个标准,事物才能良性的发展。我把标准用在了课堂上,就像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一样,符合条件的才能当选。我的课堂上有了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做,我就省了很多事,不用费时间和口舌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理解并记住了这个标准,他们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使科学素养中的基本行为慢慢形成。
第一次上三年级的课,孩子们不了解我,不了解科学这门课,不知道该怎么上科学。他们就像上其他课一样,该怎么坐就怎么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还有一些并没有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对此,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浏览了科学课的内容,接着我讲了上课时的要求,我说,研究科学讲究的是严谨认真,符合标准。我看哪些同学的坐姿标准?听了这话,很多同学都坐直了。我说,每个同学都坐的很好,这个同学身体端正;那个同学向前看、头很正,颈很直;后边那个同学两腿放平不乱摇,就像天安门的执勤战士一样。听着我的话,大家在不停的调整姿势,最后所有的同学都成了一种姿势了,整体面貌看上去很精神。看到这些,我继续说,有的同学做的好,连手指头都放得很标准,做到了手伸直,五指并拢。结果当然和前边一样,大家手指伸直了,手里就没有机会玩橡皮,做小动作了。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死板,但我感觉,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只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静止下来,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时,他的主要注意力也就放到了课堂上。为了强化这样的效果,我每节课之前都提醒他们坐姿标准,为了鼓励学生,我借助当时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对接的新闻说,如果科学家不是按照一个标准,数据全是大概或约等于,那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就不可能在茫茫太空中对接成功,所以科学一定要讲究标准。到现在,每个学生课前知道做好,上课中间能够认真听讲,达到了我预期的学习目标。
2.科学需要专心。
不仅是科学课需要专心,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一个不专心的人,可能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但是“专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把他具体化,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有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不是高不可攀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做了,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
在不间断的训练中,只要我站到教室门口,学生们都开始争先恐后的按标准姿势做好,基本上课前不用维持秩序。在开始讲课以后,只要一做实验,或者讲到有意思的地方,就有学生开始发挥,抢着和我说话;还有的同学开始和同桌说别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会停下来让他们说完。但是时间长了,说话的同学开始漫无边际、滔滔不绝的发挥,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我又一次停下来,等他们说完,我告诉大家,上科学课时,需要专心,我的老师对我提了三点关于说话的要求。大家一听,兴趣来了,想知道老师的老师会说什么。我稍等了一会儿,说:一是不随便说话;二是不说和课堂无关的话;三是没有举手不说话。说完了这些要求,学生们明白了,上课时要集中耳朵、眼睛等各个器官,全方位的调动听课积极性,不能做别的事。即使发表意见,也要说和课堂有关的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三个要求让他们知道,讲话不能信口开河,说出的话必须是经过思考的。这样的要求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动脑筋的习惯。虽然后来还有同学抢话说,但我已经不用停下来了,只是看着那个同学,用手指指指自己的脑袋,他就已经心领神会了。
3.科学锻炼意志。
牛顿说过,成功等于1%的聪明才智加99%的汗水。研究科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大科学家,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几十年才取得成功。虽然我们所教的学生,不可能今后都成为科学家。但是,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变成意志坚强的人。意志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对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占主要成分,但是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意志坚强的孩子,一般来说,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想办法克服困难,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孩子,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一个淘气、撒娇的阶段,对于已经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开始有点“皮”了。自习时的说话声变得越来越大,我尝试着整顿,可是效果不佳。于是,我让大家别说话、深吸一口气憋住、手里的动作都停下来,听一听教室里有什么声音。大家很好奇,都按要求做了起来。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是从窗外传来一些其他很微弱的声音。我趁机说,这就是安静,希望大家记住这种状态,如果以后老师一说安静,就达到这种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笑了,点头说好。从那以后,每次自习的时候,我都不用再大声的维持秩序,也不需要用尺子在桌上使劲的敲。因为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知道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每个人的学习。
二、运用灵活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1.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科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新修定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科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于活力与灵性。因此,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发现其中一些科学的道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疑难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讲解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教材上册中第一单元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时,我结合最近正在装修的情况,询问最近家里装修得怎样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其中有同学说正在装暖气和空调,我赶紧问,你有没有注意观察,暖气和空调都分别装在墙壁的什么位置,结合这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装。那位同学说,暖气装在墙壁的下部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空调装在墙壁的上部是因为冷空气下降。我说,这些天老师也在装修,装修前我都要到别人家看一看,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刚才这位同学的好经验谁能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也当一次家庭装修的小参谋。其他同学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会意的冲我点点头。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加热和冷却》里热胀冷缩的知识以及《我们吃什么》里营养搭配的内容都让孩子们感到了所学知识能够联系到生活,也能够用科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正确快乐的生活。
2.营造科学、神秘的氛围。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在科学的课堂上,大家经常使用科学的语言,经常讨论科学问题,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用科学的道理指导生活,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于是动脑筋的意识,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在讲解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教材下册中第3单元第1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时,我让全班都做好,准备做游戏。大家一听,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安静的看着我。我接着说,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都不要动,看谁能坚持住。同学们又一次将自己的身体调整了一下,坐得直直的。看到大家都做好了,我就一边来回走动,一边说话。突然,我用手指着一位平时表现不错的班干部,生气的说,让你坐好不要动,你为什么要动。那位同学皱着眉头,委屈的看着我。我装作生气的样子,说,站起来,怎么还动,不听老师的话是不是。说这些话时,我不停的在他跟前走来走去。“还动,听不懂老师的话是不是?”我的声音有一次提高,竭力表现出我的不满。这时,我发现这位同学眼睛里有了泪水,班里的同学也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样子。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直想笑。停了一会儿,我问其他同学:“大家说,他动来动去,我该不该批评他?”没有人吭声,我又一边来回走动一边说:“你还动,到底想干啥?”在我严厉的训斥声中,大家都不说话,过了好久,一个胆子大一点的同学低声说,他没动啊?我一听更生气了,“还说没动,你看,又动,又动。”“老师,好像是你在动。”“就是,老师,是你在动!”教室里“反对”我的声音越来越多。我笑了,问大家:为什么他没动,老师非说他动了,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同学说,老师,他没动,因为你动了,显得他好像动了。“能不能用书上的科学术语来解释?”我提示了一下。又一位同学说:“老师,以你为参照物时,你们的距离改变,他动了。以我为参照物时,我们的距离没变,他没动。”我一听,高兴地夸奖道:对,老师提要求时说得动是纪律上的动,他遵守纪律,没有动。我批评他时的动,是因为有了参照物而得出的科学上的动。然后,我走到那个站着的同学面前,说,相信今天的课你一定印象最深。他点点头。我伸出手,继续说,刚才是不是很委屈,老师向你道歉。他也伸出了手,紧紧的和我握在了一起。
在讲解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教材上册中第2单元第2课《热的传递》时,我进行了一下情景导课。当时的天气已经逐渐转冷,我按照书上的事例,和一位同学握了一下手,我问他,什么感觉?他说凉。接着,我把手搓了搓,感觉有些热了,又一次和他握手,问什么感觉?他说,热。我问大家,同样是我的手,为什么第一次他说凉,第二次他说热呢?有同学举手说,因为我搓手了。“一搓手就怎么样了?”我赶紧问。“就热了。”同学们回答。“当他手上的温度高,我手上的温度低时,热就从他的手上传到了我的手上,他手上的热量少了,就感觉冷;我手上的热量多了,就感觉热。”一边说,我还一边让大家看我俩的手,还带上动画片中“唰唰”的声音,好像真的有一股能看见的气流在两只手之间流动。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吸引了每一个同学,他们都被这种神秘的气氛感染了,那节课后边的环节上的很成功。
3.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成功成为每一个人的心愿。有些家长,由于自己当年的一些遗憾,准备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于是不停的给孩子提要求,让孩子努力。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时,就开始和孩子发生矛盾,有的甚至产生隔阂。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要好好努力就会取得成功。但事实是,大多数同学都是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才开始努力的模仿前面的做法,反复进行练习,通过克服其他干扰因素而取得新的成绩。这样的孩子如果坚持,进行成了成功促使努力,努力的结果就是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在科学课堂上,我不断让学生在书里找答案,让他们感到发现的快乐。还经常做科学小制作,在班里进行展评,大家一起来发现每一件作品的优点。被表扬的同学非常高兴,每次都表示下回还要做更好的。就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思考问题时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讲解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教材上册中第3单元第2课《声音的传播》时,书上要求做“土电话”,大家都完成了。在两人一组试验展示时,有个调皮的同学把自己的电话连接线和别人缠到了一起,我灵机一动,说,我们来做一个窃听的游戏,看一看“线路”交叉时,还能不能听见。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全班都开始搞“窃听”,有的同学还在一根连接线上缠了好几个电话。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的发明创造,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涂桂庆.小学科学课程教与学的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3]金云芳.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科学教学效[J].吉林教育,2011,第1期
[4]苏惠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9,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