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5期   作者:柏迎建
[导读] :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柏迎建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小学  678000)
        摘要: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的了解程度和对科学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需要的驱动力是经济,而政治对于科学素养有着指导和提高的作用,除此之外文化对于科学素养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鉴于此,我国的教育部门已经对科学课程的教材进行改革,并正式投入到教学当中。文章将从依托科学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如何开展科学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科学教材;学生认知特点;科学素养  
        
        青少年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程度,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凸显出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巧进行培养。科学学科本身是一门较新型的学科,但是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学生需要凭借科学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点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加以思考。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属于一个广御性词语,它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对科学事实、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对科学本质、科学对社会与人类的作用等方面的认知。目前,科学素养大都理解成为:了解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科学观念,使用科学态度与方式对事物进行判断与处理的能力。科学素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科学知识,这是科学素养组成的基础;科学方法,这是科学素养构成的主体部分;科学精神,这是科学素养构成的核心部分,这种精神是永恒存在的。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科学》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从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和技能。所以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里每一天的课程,同学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兴趣的培养。如果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你的课,甚至见了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    
        (二)积极挖掘生活化活动,崇尚科学    
        科学源于身边生活,了解科学是为了应用于现实生活。所以要注重使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问题加以探索、尝试,使他们学得具体、学得积极、学得有用。例如在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根据课堂实验以及生活常识,学生了解了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饮料、酱油等是不是真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或者出去观察水泥地、铁轨、铁桥等是否真的采取了预防热胀冷缩的措施。让他们在拓展课堂知识的同时感觉到人类的伟大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从而崇尚科学、立志成才。    
        (三)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就地取材    
        虽然学校有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有时仍会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我们提倡的自制教、学具活动不仅解决了科学课教学仪器的实用问题,而且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图案的石片并标注制作者姓名,制作机械钟摆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同时也给他们的童年增添了津津乐道的趣事。   
        (四)允许学生产生疑问,各抒己见    
        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唯一的。

教师要启发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讲出来,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解释,甚至是笑话也要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不再胆怯。 
        (五)依托科学新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优化的结构体系。
        科学教学的优势主要一点就是源于它教材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教材在设计和编写时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版的苏教版《科学》教材以小学课程为标准,划分成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地球宇宙三个方面。整本教材的结构体系减少了知识之间的重复,让学生从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角度去学习科学这门课程,这种优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科学的本质,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主题是“物质系统的主要层次”,整本书划分成为观察生物(阐述生物结构),地球(说明地球构造),物质特性(介绍物质结构),这样的编排采用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说明方式,直接构造出物质系统的结构图,符合当下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的科学知识。《科学》教材需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知识的内在逻辑要同学生的认识逻辑有所统一。比如,新版的教材将“地球与宇宙”、“不断运动的地球”这两章进行了整合,将地球形状、地壳岩石、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调整在一起,直接形成“人类的家园——地球”这一章节。如此调整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关注科学知识它所存在的内在逻辑,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丰富的教材内容。新版的教材采用的是幽默语言+彩色插图+真实化案例的编排方式,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材本身引进了非常多的真实案例,拉近了与学生距离,比如“蝙蝠利用先天优势(次声波)捕食”、“母亲使用超声波检查怀孕情况”等,这些案例的设置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科学与实际相连的教学目的。  
        (六)以认知特点为基础,提升当代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主要存在的特点是:感知觉不断发展,学生可以自觉的做事,其精确性与概括性得到发展;记忆力与注意力开始发展,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开始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并且可以实现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很多学生可以达到边记笔记、边听课的效果。思维开始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逐渐由经验型转移到理论型,但是辨识度不高易导致学生产生片面性、表面性等缺点。如果想要提高科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认知情况进行教学。第一,加强实践性。科学的学习,其最佳的程序应当是实验观察—科学成像—科学规律,实践应当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所在,教师要拓展实验功能,将实验分成三大层次,分别是动手、动脑与入心,让学生享受实验的过程。因为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其认知更为理性化,只有让知识化为现实才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真正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第二,开展科学课题的研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常规性的科学知识教学时,大可以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扮演探究人员去探索,去找出结论。虽然很多结论都是既定的,但是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研究,获得科学带来的独具魅力的一种乐趣,从而在探索时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第三,在教学中融合“人文性”。通常来讲,科学本身具备着工具性与文化性,工具性指的是科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环境;文化性就是科学可以塑造心灵起到教化的作用。因此,小学的科学教育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人文性,要将科学教育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授一些科学知识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些成功的科学案例,介绍一些有名的科学家。因为只要是有所成就科学家,他们在了解并认知某项规律时肯定是饱经困苦,在不断的分析、不断的计算下才终有所成。这些人靠的就是一种毅力,而且相信他们内心潜在的推动力更多的是在于他们信奉美、提倡追求。如果在科学教学中融合这些正确的信念,相信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人文熏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伟大的,科学是造福人类、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经过对科学素养进行简述,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到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目前,科学教材已经从内容、框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重新编排,给整体教学带去了新思路。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再一次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涂桂庆.小学科学课程教与学的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5
[2] 高斌.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第3期
[3] 陈泽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2017,第1期
[4] 胡燕.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结合之浅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7,第1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