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引领新课堂,阅读教学更出彩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5期   作者:武萍1 李鑫2
[导读] 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
        武萍1 李鑫2
        (山西省孝义市崇德学校1山西 孝义 032300 山西省孝义市崇德学校2山西 孝义 032300)
        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不难看出课标把促进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从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层面和大家进行具体交流。
        一、议题是群文教学的灵魂
        议题就是一组多文本中所蕴含的、可以展开议论的充满吸引力、内涵丰富的话题。议题是多文本比对阅读的联结点和出发点。
        没有议题就没有群文阅读,议题是群文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重要特征之一。议题也是决定着每次阅读应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指向,它必须指向文本内容或形式的核心问题。
        (一)议题可引发议论
        确立议题的时候,应考虑是否会产生不同见解,有多少种可能性,讨论过程中能否形成新的见解。如果议题事先给出了答案,就无法形成碰撞,无法形成多元理解,无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议题中隐含目标
        议题是可预见教学目标任务的。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选定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或习得某种阅读方法,或提升某种认识,或获得某种语文能力,都是具体的,紧贴语文要素的。
        二、组文是群文教学的基础
        我们大体将组文分为两种形式:同质组文(并列式、递进式)和异质组文(互补式、对立式)。
        (一)同质组文
        1.并列式
        并列式有很多种类型
        (1)“同文”组文
        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同文”现象,同样的题目多位作者,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可以利用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进行组文。如:《个性十足的猫》选取了课内精读课文老舍先生的《猫》,课外阅读选取了季羡林先生的 《老猫》和颜元叔先生的《懒猫百态》……
        (2)并列结构组文
        武素彬老师获奖的课例《感受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选取了《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安徒生早、中、晚不同时期同一体裁的作品组文。
        2.递进式
        围绕议题《走进毛泽东》,可选取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不同时期不同诗歌所表达出来的递进式的不同抱负,如13岁写的《天井》17岁所作七绝《呈父亲》22岁所作四言诗《明耻篇》32岁所作《沁园春:长沙》42岁所作《七律:长征》43岁所作《沁园春:雪》56岁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68岁所作《卜算子:咏梅》都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目标去进行组文。
        (二)异质类
        1.互补式
        所组文章虽在内容或结构上大体相似,但也有相对不同。之所以组在一起是为了求同比异,既要寻找、巩固相同点,又要发现不同之处,以便扩展理解。
        2.对立式
        一般来说,文本组织的常规思维体现为同向性异质文本的组织,比如围绕议题“文学作品中的美人”组织文本教学,如果全部选择同向性异质文本,一般会选取有关描写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林黛玉和西施等美女的文本,而如果考虑纳入反向性异质文本,就可以加入有关描写钟离春、嫫母、孟光和阮氏等丑女的文本。
        三、策略是群文教学的关键
        不同组文,实施过程中的侧重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求同(同质类)
        这个类型的条件是所组文章在结构或内容上是相似的,文本互为印证巩固,强化理解。《一个接着一个》群文教学课例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不适合直接把组文放下去学习,故选择逐篇学习的方式去教学,基本流程也跟随教学做简单调整:
        一、紧扣议题  出示问题
        1. 和学生做有趣的兔子舞游戏,通过游戏得出简单规律(板书课题:一个接着一个)。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一个接一个》,发现儿童诗规律。


        3.按规律续编
        出示:正听得有趣呢,
                         
              哎,要是           
              不过,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1.读诗歌《全都喜欢》,边读边找规律特点,与同桌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相机出示两首全诗,进行比较、勾画答案。感受这首诗结构上重复的特点,得出规律。再读,再感受特点)
        3.拓展:如果你是作者,还会喜欢上什么?
        出示小任务2:
        我好喜欢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一切。
        比如(     ),还有(     ),还有(     )
        我都想一个不剩地喜欢上。
        因为(           ),
        都是(            )
三、预测下文  感受特点
        1.逐句出示诗《需要什么》,生接读。(相机出示图片)
        2.师生梳理事物间的关系。课件相机呈现学生的发现“一组箭头”。生接读全文。
        小结:整首诗每一个事物之间互为关联,它是从内容上一个接一个。
        3.跟着欢快的音乐节拍一起读几次这首有趣的小诗。
        4.课件出示任务3:
        院子里有花坛,花坛里有(      ),(    )里有(      )。
四、求同存异 思辨提升
        1.出示表格,发现异同
        诗题 《一个接一个》《全都喜欢》 《需要什么》
        共同点:都是一个接一个
不同点:每一小节的第一句是上一小节的最后一句,结构上一个接一个,内容上一个接一,内容上一个接一个
        2. 整体回顾,感悟有趣
表格的出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进行比异、求同,感受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发现共同的规律特点,初步感知表达方式,感受儿童诗的乐趣。并能再次跳出语言环境去总结特点。学生从前面比、对、读的能力到此环节的议、整能力的提升,呈阶梯式上升。
        (二)侧重比异(异质类)
        这个类型的条件是:内容或结构主体相似,但也有相对不同。它的作用是求同比异,扩展理解。既要寻找、巩固相同点,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相同中的不同,以扩展理解。
        (三)以文解文
        有些文章不好理解,需要读另外的文章助力理解。
        比如《七律·长征》,教这首诗就选取《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助力理解。阅读这些文本的主要方式是向心对比阅读,其中,《巧渡金沙江》可以解释“金沙水拍云崖暖”,《飞夺泸定桥》对应的是“大渡桥横铁索寒”,《翻越大雪山》对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