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远
春江中心小学 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心情,还可以净化心灵、锤炼意志,使人积极向上。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是培养兴趣多样化、提高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黄金时期。而美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认识美、感悟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打破应试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理念的必然趋势,更是主动满足社会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研究
1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课程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其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培养艺术素养以及审美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深化教学改革,满足时代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1.1提升艺术素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与传统文化课相比,音乐课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音乐课程在传授乐理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将美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发散思维,巧用奇思妙想,使其在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感悟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2促进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习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重分数,轻能力”“重才艺、轻素质”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对于音乐之美的感悟与理解存在偏颇。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文化与艺术的有效衔接,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音乐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提高审美认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出新的要求,而这里的“美”,指的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音乐美育教育的对策
2.1创设课堂情境
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易于快速产生兴奋或者抑制,其注意力大多数是被动的。小学音乐课如果过于刻板,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抵抗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美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习得乐理知识。比如,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乐器图案、音乐家头像等,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剧、音乐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座位的权利,打破常规,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
2.2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视听基础与视唱能力,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理解音乐的内涵。首先,要寓教于乐,强化节奏教学。音乐与噪声的区别在于节奏与旋律,富有节奏与旋律的声音才能叫作音乐。而节奏教学强化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小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比如,采用“学一学”类的游戏,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比如说跑步声、汽笛声、闹钟声、虫鸣鸟叫声等,通过听觉感知节奏的长短、高低、强弱;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歌舞剧表演。表演剧目不做过多限制,可以从网上检索,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创作,以此让学生感受经典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歌曲伴奏,辨别前奏、间奏、尾奏,分析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并听辨感知乐句,利用色彩或者体态做出相关反应。比如说,可以节选《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乐章,朗诵《黄河颂》,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其音乐审美。其次,因材施教,加强音准训练。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音乐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停留在简单的听唱水平,对于音乐美感的体会并不那么透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加强音准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合理选择教学素材,要综合评估班级的整体音乐素养,要通俗易懂、音域恰当、活泼有趣,又要与美育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同时,在音阶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练声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的口型以及换气方式。在乐普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耳朵”感受音乐美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比如,学习《两只老虎》,让学生聆听卡农式的声部特点,并配合乐器,形成音高、节奏的惯性记忆,从而自我掌控好音准、音量、时值、速度、力度等技巧。针对乐感差的学生,可以将其安排在离琴较近的位置,或者穿插在乐感好的学生中,从歌谱学习到记住音名,再到随伴奏演唱,循序渐进,一点点消除其自卑心理,提升视唱能力。
2.3深化歌词寓意
歌词与旋律是构成歌曲的两大要素,词与曲的协和统一,可呈现生动且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快速体会音乐的内涵与思想,享受中国文学之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深化歌词寓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比如说,在学习《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时,侧重于体会歌词中的拳拳赤子心与殷殷爱国情;在学习《茉莉花》《妈妈的吻》时,侧重体会歌词中的简单美好与质朴情感。
2.4融合传统艺术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是民族的、能够走出去、跨文化传播的、代表中国符号的典型音乐形式。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推进内涵发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育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同时能够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从创设课堂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歌词寓意、融合传统艺术、挖掘探索能力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改进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现美育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通过音乐鉴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塑造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高日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89-90+95.
[2]王雅雯.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音乐时空,2015(14):131.
[4]孙亚.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穿美育[J].才智,201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