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乡土文化,创新音乐教学——关于如何把浦城乡土文化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5期   作者:黄碧霞
[导读] 浦城乡土音乐极具地方特色,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
        黄碧霞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二中学  353400
        摘要:浦城乡土音乐极具地方特色,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弘扬乡土文化、进行音乐教学创新,开设乡土音乐校本课程并编制了浦城首本地方音乐校本教材《月光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浦城乡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乡土文化;音乐教学;创新教学
        一、乡土文化传承和音乐创新内涵
        (一)乡土音乐文化的定义
        乡土音乐,顾名思义,是一种源自民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类型,以非物质形态表现着不同地方极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地理气候,具有发源地区的烙印,是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鲜活反映。
        (二)乡土音乐文化的特征
        (1)乡村音乐的产生和表现形式具有即兴性。其通常创作于人民群众的劳作间,或是行听到大自然的鸟叫虫鸣时,得天独厚,简单质朴。乡村音乐的表演也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某一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情景的触发,表演者就会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抒发出来。
        (2)乡村音乐具有流变性。受到音乐即兴性和人文历史文化变迁的影响,乡村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另外,乡村音乐的传承中由于传承者气质、表现技巧的差异,乡村音乐的表演形式在同一时期也有可能有不同形式。
        (3)乡村音乐具有娱乐性。在民间的许多传统节日以及婚礼、乔迁活动中,乡村音乐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情绪得以表达、身心得以舒展。
        二、乡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乡村音乐中饱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及人文风情,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学生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对于戏曲及传统音乐知之甚少,加之当今信息来源丰富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缺乏学习乡村音乐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缺乏民族意识,不利于乡村音乐的发展,传承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没有结合实践
        创立教学情境、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是现代音乐课堂中应该体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中包含的乡土文化、人文风情产生兴趣,从而教师能够顺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师忽视学生需求、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学习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影响了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初中音乐教学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通常将一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编入其中,缺少对地方特色音乐作品的呈现,缺乏地方针对性。因此,教师如果能将音乐课堂与本乡本土的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初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素养。将乡土文化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初中音乐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乡土音乐文化传承
        为促进乡土音乐文化传承,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乡土音乐文化进行创新教学,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使民族文化能够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例如,民谣是一种常见的民族音乐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是区别于以追求高雅艺术体验为目的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民谣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入,带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如教材中的《进学堂》《鸡鸡噻》等带给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花名》《采茶灯》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扛轿客》《月光光》《送嫁歌》等让学生从歌词中感受到时代背景以及人民质朴的精神风貌。不仅可以理解乡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知识、文化内涵等,也可实现乡土音乐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乏对音乐的热爱,普遍偏好流行、摇滚等音乐形式,对于稍显阳春白雪的古典音乐或是乡土音乐的相关知识却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可通过剖析歌曲旋律词句结构或是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乡土音乐创作、表演及其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神州音韵”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传统音乐中一种常见乐器——底蕴深厚的闵派古琴的相关资料,并在音乐课堂的前半部分进行展示发言。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视频手段带领学生了解古琴的形成过程、背景、结构特点等信息,播放由闵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这首曲子源自王维所创作的《渭城曲》,后被人赋予旋律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教师在课堂中可让学生们尝试着去发现古琴演奏这首曲子的特别之处,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由此激发学生参与乡土音乐课堂的兴趣,促进古典曲目中文化的传承。
        (三)结合实践活动进行音乐教学
        为了让乡土文化更加具体化,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中设立艺术实践环节,以浦城特色的乡土音乐为教学工具,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课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浦城乡土音乐文化的相关资料,将其做成手抄报。在这样的过程中,促进弘扬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到赣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完成理论教学后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大型古装赣剧《李彪孝父》进行排演。首先让学生自主去搜集该剧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背景故事、人物等信息;其次,教师可带领学生们通读剧本,帮助学生了解台词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再次,教师可让学生们毛遂自荐,完成角色的分配工作;最后,经过精心排练完成演出。不仅可以让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落实其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五育齐发展。
(四)开设乡土音乐校本课程
        开设乡土音乐校本课程、编写本地民族文化特色教材,首先要注重乡土音乐的采集。浦城特色乡土音乐大多流传于农村,又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间流传,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学校的音乐教师可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在获得当地教育部门的批准后,深入浦城乡间进行乡土音乐的采集工作。其次,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时要把乡土音乐按其属性进行分类筛选,并把搜集来的音频内容刻录成光盘,以辅助教学。为了铭记浓浓的乡土人情、唤起更多人儿时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浦城根据初中音乐鉴赏课的特点成功编制首本地方音乐校本教材《月光光》。整本书由多姿多彩的浦城民歌、美轮美奂的浦城赣剧、底蕴深厚的闵派古琴、传承久远的浦城马灯戏、代代相传的传子木偶、蓬勃发展的当代创作歌曲六部分组成,以求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讲好家乡故事。
        为了推进乡土音乐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结合实践活动进行音乐教学,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设乡土音乐校本课程,促进乡土音乐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孙晶.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J].中国文艺家,2018(5).
[2]李梅芳.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8:176-177.
[3]贺丽霞.弘扬当地音乐文化 创新民族特色音乐教学[J].明日,2018(42):3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