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平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义校 622759
摘要:这些年国家提出了新的教学政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相关知识点,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在做题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初中数学思想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他们,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思想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引言: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来说,数学知识点增多,理论变难,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就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点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
1、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图形直观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式,全面掌握这部分知识点。例如,初中数学中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运用数学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2、化归结合
化归结合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准确找到题眼,从而推理出解题思路。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中,可以在加法的基础上通过相反数来完成归化结合,或者在乘除法则中运用倒数完成化归转化。
3、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各种数学对象的数形进行划分,找到各个参考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将属性相同的知识点划分成同类,对其进行分类性讨论。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根据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将繁杂的数学目标进行系统处理,明确数学学习思维。
二、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方法
1、采用探究提问的预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以往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布置任务的方式通常是给学生划分预习范围,让他们通过翻阅课本的方式进行预习,没有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引导,降低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提问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数形结合意识。例如,在讲到“有理数”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理数都有那些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有哪些作用等,当教师拟定好问题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这些问题均匀分布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数大于0 是正数,反之则是负数,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掌握有理数大小对比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意识。
2、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来说,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出现了明显差别,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训练中,培养化归结合的意识,提升自身的解题思路。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时,对于数学基础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推导的方式,先让学生将长方形的线段、对角进行描述,然后让他们将这些概念放到平行四边形上进行探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与长方形的区别,健全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对于那些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从长方形变换到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线段、对角变化情况进行描述,促使他们通过视频更为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过去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进行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分散,容易出现理论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在制作讲课内容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培养他们的分类学习意识。例如,在讲到“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讲课内容时,将函数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讲述,这样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明确二次函数的性质,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应立足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现状,采用探究提问的预习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意识,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指引下,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使得教师有序完成新课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荣辉.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J].教育观察 ,2016(3):111-112.
[2]湛绍龙.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