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球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大港完小 241300
摘要: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有序思维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有序思维是培养其他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尤为重要。结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创建清晰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评价,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有序思维,从而为培养其他数学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 有序思维 数学思维 培养
引言:有序思维是一种在做某事时自然会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秩序。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会出现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必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科学有序的思维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一年级学生年龄较为低幼,年龄在6至7岁之间,具有非常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从无序思维转变为有序思维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必须不断优化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的科学和有序思维,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培养原则
(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
数学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对数学的思维方式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课堂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序思维。
(二)考虑学生年龄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思维无法长时间专注。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与智力水平发展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从认知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
(三)与社会现实结合
有序思维的含义是指人们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脑海中出现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由于它专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通过充分融合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来提高思维训练的效率。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梳理材料系统化有序思维培养
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在渗透有序思维的数学思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科书进行分类不仅可以使教师认识到渗透有序思维的课程和教育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和理解课程中的有序思维来使用有序思维。
(二)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为有序教学铺路
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熟悉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采取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并运用有序的思维方式。
1、以问题引发学生有序思维
一年级学生对“有序”的理解有限,教师必须根据从浅到深、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培养有序思维。设计教学问题时能够关注学生思维的顺序,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
在这一课中,笔者通过4和5的组成进行情境教学。在教学4的组成时,教师提问:“把4朵向日葵分到两个篮子里,你会怎么分?你有几种分法?”在分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杂乱地分出所有的分法,并没有次序。在教学5的组成时,教师通过类似的问题,仅把数据换成“5”,并要求学生“按顺序分”。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趋于条理性,就呈现出了这样的分法:首先把5分成了1和4,然后,依次从4这个部分中拿出1个到另一部分,得到把5分成2和3、3和2、4和1的分法。正是在“按顺序”这个要求的“限制”下,学生的思维才变得谨慎起来,从而变得有条理起来,就呈现出了有序的分法。?
由于数字4和5代表的数量较少,分法也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能把4和5的组成全部都想出来,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有序地去说4和5的组成。而且随着数字的不断增加,学生就会发现不按顺序分会很凌乱,很难不重不漏地找出所有分法。教师通过指向性明确的提问的引导下,能够促进学生有序的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思想方法。?
2、有序表达促进学生有序思维
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表达通常是无组织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个特定的问题,并根据教学情况将其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再问学生一些“为什么”,学生就可以更加透彻、自然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 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
师(出示6只小猴子图片,组合数为5和1,随机摆放):我们来看这幅图,谁能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
生:左边有5只小猴子,右边有1只小猴子,一共有6只小猴子。?
师:说得真好,三句话就表达出了图意,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怎么表示??
生:5+1=6。?
师:那么除了从左往右看,我們还可以怎么看?? 生:从右往左看。?
师:请你用三句话说一说。?
生:右边有5只小猴子,左边有1只小猴子,一共有6只小猴子。?
师:你真能干,从右往左看说出了另外一个意思,那么怎么列算式呢??
生:1+5=6。?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这两个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从左往右看的”得出的算式是5+1=6,“从右往左看的”得出的算式是1+5=6,觀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2个加法算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在设计指向性明确问题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追问,水到渠成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在操作中体会有序行为
一年级学生更能够理解图像,同时更容易接受直观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而且还必须知道为什么。老师必须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计划好的、周到的和顺序的数学运算过程。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遵循作业的顺序,作业过程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逻辑顺序,从而改善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位的概念接触较少,理解不深,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教材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实践操作,利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在数位表中呈现可以摆出的数。在这一课中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够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吗??
第一次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在摆的时候完全是无序的。第二次操作时,操作前,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黑板呈现学生的作品是这样的:?
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操作变得带有思考性,在操作过程中,有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有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在选择不同数序有序地进行操作后,学生的思考呈现出明显的有序性,也避免了出现漏数的情况。?
(三)、合理教学评价使有序思维培养目的更明确
适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有序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设计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例如,在有序思维进行培养时,可以设计“从小到大排序。”。可以以 “有序思维”评价术语激励学生。在有序表达的培养中,同样设计评价术语,例如“确实有能力,正在进步”以及其他评价术语。有序行为中,在教学时设计一个短语,例如“按顺序输入所有数字”。这些恰当适度的评价语能够让学生得到高效的反馈,更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培养有序思维的教学目的。
结语:有序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时代,教师必须不断根据现实情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将学生的有序思维巧妙地融入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运用有序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数学的有序思维创造个性化的发展,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年级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和系统地渗透“有序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做为老师,必须在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和使用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只有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有序思维渗透,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转变为“有序”,最终获得有序思维的能力。老师要做的是利用教科书内容,使学生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并提供良好的指导,培养有序思维形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玉辉,庞素群,刘文玲,侯玉莲,李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
[2] 陈占忠,张清凤.浅议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学探讨[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