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庆有
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摘要: 在强调素质改革的教育环境下,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教学呈现出全新趋势,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建设,以思维可视化为发展目标,在数学课教学领域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拥有良好的思维意识,并助力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全面性提高。下面,主要就思维可视化的相关理论以及在数学课教学领域所具有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探索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和举措,推动数学课教学实现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课堂重建
前言: 在小学阶段组织数学授课的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做的是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在具体的育人思想和的方法上进行创新,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深入探索数学课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内容,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在具体实施授课期间,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思维可视化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对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可行性。
一、 思维可视化相关概述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思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体指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需要在一系列教学载体和工具的助力下,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构建直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学习氛围下,通过大胆想象与联想,深入思考基础的数学知识内涵,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联想和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学习条件下,产生数学课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与动力。
二、 思维可视化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重建中的作用
思维可视化是目前教育领域一种具有显著功能优势的教育理论,在数学课上,其所具有的作用比较突出。能够得到良好的激趣效果,让学生在可视化的学习条件下,通过观察与思考,对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全面提高整体在数学课上的学习动力。其次,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也具有着一定的助力功能[1]。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思维发散与深度思考,对具体的课程内容形成良好思想认知,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学习能力。让其在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自主意识,促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获得有效激发和彰显,重新调整数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让整个课堂环境更加的轻松、和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创建,助力课程教学在素质课改方向实现深入发展。
三、 “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策略
(一)活用教材,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学,教师在数学课组织规划期间,需要针对教材所具有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入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规范有序地参与到数学课学习和探索当中。首先,在教学期间,需要针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和提炼教材中所包含的可视化素材,包括趣味的插图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之后,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思维意识,全面提高其在数学课上的综合学习能力。
比如说,在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扇形统计图”是重要的育人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该数学概念,则需要将教材中所包含的扇形统计图模型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该图形模型所具有的特点。发掘教材资源,并将其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相结合,构建生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维发散,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
(二) 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为了积极践行思维可视化的育人思想,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需要加强任务驱动模式的深入贯彻,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改善和优化数学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课程学习的动力,并让其在课堂上学习表现更具有活力。
在实施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根据教材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合理地设置任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当学生进行任务探索的过程中,与能够实现数学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2]。从而端正学生的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比如说,在围绕“圆”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开展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圆形的图形模型进行自主制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圆规的运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在观察圆形图形模型的过程中,有效分析圆形所具有的数学特征,进一步夯实其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基础。在学习期间,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思考自行车车轮被设置成圆形的原因?尝试着用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解释,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车轮分别设置成长方形、三角形等,然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分析,观察和掌握圆形所具有的基础特征。
(三) 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思维碰撞
在授课期间,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与发散,在教法上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加深对数学课基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营造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教师在教学实施期间需要积极践行合作思想[3]。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引导各个小组围绕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学习思路的有效总结,保证所构建的知识系统更加完整。
比如说,在围绕“圆柱与圆锥”组织授课期间,则可以构建开放性的合作探索与交流环境。在课堂上,引导各个小组自主制作图形模型,然后分别观察两种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和差异。不仅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将师生互动的思想观念深入贯彻下去,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给予学生规范性的指导与讲解。
(四)以图示意,培养学生基本画图能力
在授课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的开发与训练,强调可视化思维观念的践行与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图形要素与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画图,从而进一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全面提高其在数学课领域的综合学习与探索能力。
比如说,在围绕“位置与方向”进行授课期间,则可以将图示所具有的功能优势有效地引入到数学课上,以此为支撑构建趣味、直观的数学图形模型,让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其在数学领域的画图能力,也能够促使其在画图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基础数学内容,有效地利用自身对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五)思维导图,加强知识点内在联系
在组织教学期间,为了全面落实可视化思维教学,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思维导图在课程领域中的运用,增加数学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全面,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精准、高效地完成课程学习。在数学课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对比圆柱和圆锥两个图形的数学概念,以及所具有的数学特征,让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知识,加深记忆。比如说,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分别从表面积、体积等多个方面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参与学习以及思维整理,掌握比较丰富的数学知识,让其能够更加全面的内化数学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利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储备,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懂得利用基础概念解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学习品格。
结论:依前所述,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素质培养需求,在具体的育人思想和授课方法上进行创新。重点加强教材的运用,要让学生在钻研和学习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意识的有效启发,同时也需要重点加强任务驱动、交流活动、以图示意以及思维导图等育人活动的合理贯彻与引用,在此基础上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数学课学习环境,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从而让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基础数学内容,并全面提高其在数学课上的综合学习和理解效能。
参考文献:
[1]陈艳珠.思维可视化视域下“整理和复习”教学建议——以六年级上册复习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3):79-82.
[2]夏广芬.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对策[J].华夏教师,2019(27):68.
[3]徐萌.聚焦思维“可视化”,引领学生走向数学意义的深刻理解[J].教育观察,2019,8(0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