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方向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3期   作者:柯伟 丁慧敏 赵浙卿
[导读] 在新农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并将此作为依据,科学制定处理办法。
        柯伟  丁慧敏  赵浙卿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在新农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并将此作为依据,科学制定处理办法。同时,在新农村建设期间,一定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视,能够深入分析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对比分析,整体考量,建立完善的再生产循环生产模式,保证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促进环境资源、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进而让农业经济能够得到健康且快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协同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农村环境;经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将社会-生态视为一个整体,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出发,制定一系列科学的发展目标,采取环保措施,逐步推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在处理发展与环境问题时,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这也是未来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一直是耕田农业为主,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也参与到了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依托乡镇企业,共同集资开建粗放的经济,利用自然资源,开采石砖、还有出卖沙土、制造简单的纸张等企业。这个时期,农村也不注重环境保护,只是一味的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区的山基本上挖空,山中的树木砍伐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造纸等产业带来的工业污水问题,也影响了水源,导致当地水污染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城市中,不少的居民会出现肺部方面的疾病,而在农村的癌症发病率则是消化系统癌症为主,这与农村水污染是密切相关的,在癌症村中调查发现,基本上大多数周边有工业废水污染水源的情况存在。
        1.1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比较落后
        同国外农村经济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还较为落后,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农村农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通常情况下,一个农场主只需种植一种作物,并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作业,这能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易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我国农业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发展尚不能成规模,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大量存在增长方式粗犷、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投入高、耗能高、污染重,即一种重经济、轻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方式较为单一,农民大多依靠传统的种植经验进行生产劳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结合地方特色,且易于破坏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1]。
        1.2农村地区生态理念相对不足
        生态理念指某一区域内所生活的人群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所持的观点与看法。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理念普及程度相当不足,村民认为向自然索取是理所当然的,靠天吃天、靠地吃地。闭塞的生活环境、落后的生态观念,导致村民根本无法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更不可能在生产活动中注意保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2农村环境治理的方向与路径策略
        2.1强化环保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进程,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与思路来引领和推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要求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助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农村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是严格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耕地的保护性开发,强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实施多元化经营,提高对农业生产水源、肥力的监测,加大相关农业投入,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水利建设,强化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水污染的治理,不断加大农业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
        2.2优化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优化布局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首先,可以发展特色的产业。形成大规模生产的格局,可以发展经济林业、苗圃等,促进环境保护。其次,提高科技水平。在乡镇企业发展中,要增加科技水平,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资源,把废水废气进行科学处理以后再进行集中排放。再次,促进深加工行业发展。粗放型经济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排放的垃圾会比较多,严重影响环境的同时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要进行深加工,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垃圾排放,降低污染。最后,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形成良好产业链的前提,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要把产业链拓长,形成良好的绿色的循环经济,上一阶段的残留品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的资源重新利用,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
        2.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薄弱的,环保设备更加薄弱,很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在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这样非常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设备的设置,可以让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后才能放置大自然,能够循环利用的可以重新利用。在农村中也要多放置分类垃圾箱,让村民能够区别对待,以利于环境保护。如果说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核心环节,那么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环境保护的物质保证[4]。
        2.4发挥科技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新特点,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亟待改变,农村经济增长需注入新的动力。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为农民增收创收,加速转变农村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同时,关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科技力量的注入,依靠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引入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注重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运用多元化方式逐步增加农民对农业发展相关科技知识的认识,真正将农业科技运用于农村生产实践,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大量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同时,帮助村民创建真正环保、美丽的田园风光[5]。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在倒逼农村经济进行转型升级,强调农民对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相关农业机械的操作,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改革的步伐[6]。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中国七大战略之一,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环境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大难题,只有找到了农村经济与环境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进而找出相应的对策。只有解决了环境保护问题,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的居民真正的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吴群.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对策研究[J].经济横,2018(10):67-72.
[2]杨钟悦.比较视野下的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2):15-17.
[3]周智,黄英,黄娟.农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异质性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4):194-198.
[4]耿美荣.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5):113-116+122.
[5]张晓冬,石径溪.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8):24-26.
[6]王捃,王倩.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癌症村成因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9(3):10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