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芳
成都市新都区蚕丛路小学校 610504
摘要: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即语文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德育建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教学和德育教育分割开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 德育渗透 策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即语文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德育建构。
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明白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把握课堂中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二、当前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不强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虽然了解它的重要作用,但通过大多数的学校情况反馈,发展德育教育在学校会有专门的功能科室,但没有专职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语文老师和或数学老师老师担任德育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大家会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分开,使其互不干涉。这就会错失一次次很好的德育渗透机会。
(二)把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割裂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佳机会,老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不但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我认知,让品格素养得到提升。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学习导致老师没有让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三)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方式方法不当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备德育渗透的意识,也积极努力让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但因方法不当,导致事半功倍,有的甚至会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失去了语文课该有的面貌,以至于课堂效果甚微。
三、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以语文课堂为依托
课堂是老师开展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依托课本教材,在教学中设计具体的德育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切身体会文本中表达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德育渗透。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在让充分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后,引导他们对课文人物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事例你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品格,并说说你的收获。”通过问题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使学生从中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以教学活动为载体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乐于接受语文新授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内驱力,它还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感悟许多道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秀思想道德的洗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趣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所设计的相关联的思想道德的内容对其进行利用,使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变成学生所喜爱的提高良好德育的教育机会,让语文的教学活动扎实有效的进行。
(三)以教学习作为延伸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指出:语文课要注重利用课程中的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道德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是多元的,习作就是一项很不错的选择。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可以渗透和强化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德育渗透通过写作的形式进行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得到有效的表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德育活动、促进能力与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彼此既是相辅相成,同时,又能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因而,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立足于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教育,教师要把握学生独特的认知规律,充分开展富有实效的德育渗透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谢子心.小学德育的课程育人[C]. 广西,2019.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江琛. 少先队员道德品质提升与行为改变[D].厦门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