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美
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中心小学 214523
摘要:课前预习是一项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独立自主意识,如果教师全权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很多学生都不知该预习哪些内容,对此需要教师给予合理指导和引导,全面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
引言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科学的预习方法和正确的预习习惯,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效果,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起着推动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方法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自学习惯和意识,教学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明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要积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经验和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的意义,其一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针对性。学生能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在课上为教师提出个人预习疑问,帮助教师收集学生问题,保障教学满足学生需要;此外,预习能帮助学生进行如生字词查阅、文章结构梳理等基础学习环节,教师便无需在课上花费过多时间组织学生分析生字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增长;最后,课前预习是一种长期活动,学生在坚持课前预习后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一)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
预习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而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学习意识,关系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从学生的思想观念入手,在思想意识情感的培养理念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何为预习?不言而喻,预习有着预先学习之意,即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前就应该进行预先的学习准备工作。古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奠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课前的预习习惯培养可谓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学习进程中。学生的预习学习习惯,要从简单的思想教育开始。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而且需要更加直观、具体地明确相关的预习要求。在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反馈,以使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预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行为。
(二)为学生传授科学的预习方法和技巧
语文预习不仅要有针对性,要制定科学的预习目标和计划,同时也要注重预习的技巧和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展课前预习时,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第一,符号圈点预习法。读书是眼、口、手、心多器官共同协作进行学习的一项活动,在预习课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将读、思、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重点、难点的字、词、句,让学生用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将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利用特殊记号为听课、复习做好了充分地准备。第二,兴趣激励法。预习是“单兵作战”,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地阅读新课文,对于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善于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去给生字注音,给生词注释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学生的内心依赖性。第三,扫除障碍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等,例如,鼓励学生反复品味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对每一篇文章要习惯去归纳出课文的中心,归纳每一个段落的大意,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并做好详细的笔记、批示,在听课时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照,在查缺补漏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三)制订预习激励制度
课前预习的自主性较强,但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往往有限,为调动更多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提高整体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制订一定的预习激励制度。在为学生制订明确预习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利用量化考核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例如,教师可将预习任务以题号标注,完成一项任务则为学生记一积分,正确完成则加一积分,全部完成则所记积分以本次预习任务题号为主。例如,有5个预习任务则记5分。教师可在教学前利用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解决预习问题,并要求学生自行或互相打分,当学生总积分达到特定数额时便可兑换文具、书籍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四)及时检查预习成果,实现有效预习
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反馈,在此过程中灵活采取预习检查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抽取5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或抽看学生预习笔记等,恰当评价学生预习情况,通过评价督促学生高效预习,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相互检查,其中每个小组长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小组互查后再由教师检查。而教师在检查中可采取听写字词、连词或句群等方式检测学生词句理解和掌握情况,再检测学生重点段落背诵和理解情况,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对教师汇报,其中包括在预习中学会哪些知识?通过预习内容想到哪些知识,阐述所学知识重难点或课文精彩点,不仅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也有效锻炼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除了语文教师检查外,还需调动家庭教育作用。因为家庭是学生除学校之外第二学习阵地,属于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尤其学生预习不仅要在课前,家中也是学生预习时间最多的地方。语文教师可要求家长每天抽出相应的时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更要提醒家长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树立预习自信心,一定程度也能拉近亲子距离,实现真正意义层面家校互动。
(五)学思并重,预习时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预习的学习环节离不开思考的支撑和融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从课题的理解和质疑处入手,通过关注课题,然后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再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后相关的思考练习题进一步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将预习学习和问题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智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扩散性学习思维。学习思考应从问题质疑入手,通过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去努力梳理学习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成长。对于自身能够吸收消化,自行可以解决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去及时梳理解决,而一些自身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可以提示学生留在课堂中进行反馈学习。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必定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能够加剧学生对文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这也是当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认识到课前预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掘针对性、可实施性强的语文教学策略与预习方法,使学生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并助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陨刚.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方法谈[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53.
[2]孙丽娜.语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216.
[3]王秀英.浅议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课外语文,2018(25):8.
[4]陈秀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分析[J].学苑教育,2018(11):40.
[5]刘清清.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