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读”为径书山有路“读”为径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余祥莲
[导读]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千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余祥莲
        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中心小学   442623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千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 、讨论、练的时间,以读为主,以读学写,以写促读,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教师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机械学习转化为意义 学习,无序学习转化为有序学习。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及情绪体验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培优补差,从而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统一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把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呢?
一、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采用导语激发兴趣,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它那儿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个美丽的大花坛,又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一下了就把学生吸引到课本上,使他们对课文内容发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确立导读目标
        初读课文是整体感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确定学习目的,即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此目标既是学生学的目标,也是教师教的目标 。通过初读,要求学生迅速捕捉文章的中心,找到文章的疑难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时,学生在初读后,提出了导读目标: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争什么气?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能紧紧抓住文章的中心支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自读讨论
        在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变要引导学生以个人小组全班为单位,围绕导读目标,进行自读,划圈、点批、讨论或辨论。通过互动去获得知识。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的五官都充分调动了起来。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语文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才好。”这就要求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字、词、段、篇,围绕“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么样?”自主地在课文字里行间加上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学生自主地熟读课文,进行圈划批注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把自己 的见解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班集体讨论时,要培养学生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地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如何反驳别人的意见等 技巧。对学生要耐心细致地指导,想方设法激励形式参与讨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僵局,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使主体性充分凸现出来,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四、细读课文,导读感悟
        在理解课文时,要在学生细读前向学生提出读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让学生细细的品读,在品读的同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让学生认真读下面一段话:“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表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针对这段话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通过细读自己来完成。
        1、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用“~~~~~~”画出这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3、联系课文现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意思。
        4、在这段话中找出描写“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的句子。
        我想只要多次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细读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五、抓住重点,导读评析
        对学生通过自读讨论已明白的内容,教师要给予肯定,“退”去不讲,对形式理解的难点,教师则要适当点拨,相机诱导。点拨、诱导要在学生想明白而又弄不明白、想知道而又无法知道、口欲言而不能之时,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或寻求答案的路径。导读时,不宜过多过细地提问和讲解,要抓住学生理解的难点,体现“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读讲结合”的原则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老奶奶“焦急机时耐心地等待着”,“焦急”和“耐心”本是一对反义词,我就要问学生:“这一对词用在这儿是否矛盾?”学生开始读时,认为是矛盾的,通过引导学生读,现解老奶奶当时的心情之后,学生认为这一对词恰好反映了老奶奶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心情。
        六、精选读点,品味赏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要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朗读的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有声。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皆出于吾之口”。对文中的精片段、精妙之处,指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出于口,了于胸。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赏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品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传神、修辞手法的精当妙用,帮助他们积累生动活泼的词语,学习运用丰富的词语、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用精读的方法把精彩片段读精。
        语文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等特点。而“读”是最能体现语文特点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和根本。因此,语文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