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成长比成功重要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袁富云
[导读]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先是欣赏风景,走着走着,我们也成了风景
        袁富云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清远小学   652100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先是欣赏风景,走着走着,我们也成了风景。陶西平,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陶西平先生在他整个教育的生命之中一直在求索,并把他的求索成果分享于世,《沉浸于求索之中》是他奉献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食粮。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也就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陶老先生于2005年写的文章《换一种眼光看教育》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教育到底是要分数,还是要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让我想起一个曾经教过的孩子的故事。
        在我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也曾遇到过许多的问题学生,其中的一个人--小涛,印象极为深刻。2007年,我接手四年级的一个班并担任班主任,班里的小涛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衣着邋遢、经常迟到、上课思想开小差、作业经常缺交、自卑、内敛,我很好奇,这样的孩子,他的背后是个怎样的家庭?
         一天,放晚学时,我留下小涛,我对他说:“小涛,你留一下,帮老师把作业送到办公室,等我一会儿。”“好的,老师”。
        处理完其他事务后,我和小涛走出学校,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没有其他同学,我和小涛交流很轻松,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小涛的父母没有什么工作,就在家里开了个麻将铺,平时吃饭睡觉都在麻将铺里。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小涛家门前,门外就听到了“稀里哗啦”的洗牌声,还夹杂着嬉笑打骂声,我一愣,这样的环境怎么学习呢?
        小涛上前敲了门,好大一会儿,才看到一个胡子拉碴,敞着前胸,拖着一字拖的中年男性哗啦一下拉开了门,“谁呀?”小涛怯生生地小声说道:“爸爸,这,这是我们老师。”“老师吗,有什么要说的,就在这里说吧。”小涛爸爸占据门口,我看根本没有让我进家里的意思,我迟疑了一下,平静地对他说:“小涛爸爸,你孩子很聪明,我很在意他,很想尽我的力培养一下他,希望你们配合。”“知道了。”我看情况,已经没有再交谈下去的必要了。
        回家的路上,我再次思考对小涛的教育:既然和父母沟通一时没有效果,我就先从学校生活细节入手。天热时,我提醒他多喝水;天冷时,我提醒他加衣服;放学下雨没人接时,我撑伞把他送回家……渐渐地,小涛有了一些变化,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和同学相处也没以前尖锐,上课会动手做笔记,作业也开始做了。当他有点滴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小涛,你今天提前五分钟到学校,明天继续加油哦。”“小涛,你上节课真专心,你看,笔记做得多好!”他听了总会害羞地挠挠头。我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生长。关心学困生必须从点滴开始,看到小涛的变化,我内心觉得还有希望!但我觉得,他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想让他更上一层楼,还要和家长统一观念,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决定再去他家。
        第二次来到小涛家,虽然麻将声依然涛声依旧,但是我终于能走入了小涛家的客厅,只见三四张桌子分布各个房间,几桌男男女女边抽烟边打着麻将,烟雾缭绕,站在麻将桌旁,我在和他父母说了孩子最近的变化后,我告诉他们:“小涛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总是一点就通,如果你们能对他多些陪伴,加强监管,他一定会更加优秀。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老师,更需要你们配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小涛父母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麻将桌上还在拼搏的牌友们,是不是抬头瞄了瞄我,声音也小了一些。在离开的时候,小涛红着眼眶跑出来,对我说了声:“老师,谢谢您!”我摸了摸他的头,什么也没再说,转身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涛的变化渐渐明显起来了。我请搭班老师,上课时多关注一下他,于是我就经常听到“小涛今天上课又举手回答问题了”“小涛的字比以前清秀了”“小涛这次破天荒考了84分”……在集合大家老师的力量帮助后,他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此时,我对陶西平老先生的话:“德育的目标、途径都应该是综合的。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糅在一起,过多地分工、在人上分工,在课上分工,在活动上分工,就很难取得真正的效果。”又有了进一步的顿悟。
        小涛可喜的变化看在眼里,我知道,最佳的家访时机来了。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再一次来到他家,只见小涛和他父母早已站在门口等着我,奇怪的是没有听那熟悉的麻将声,小涛的爸爸热情地对我说:“老师,进来坐。”这一次,我们促膝长谈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小涛爸爸把地里刚收回来新鲜玉米硬塞给我,并连连说:“谢谢老师了!谢谢老师了!”家长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毕竟,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仅凭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这样,在一次次家访中,小涛一点点进步,看着他的改变,我由衷感到教师工作的价值,更坚定了我的教育选择。做点儿有意义的事,给所教育的学生一些前行的力量!
        三年后,小涛小学毕业,顺利升入中学,后来又上了高中,考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就读。渐渐地,我们的联系很少了,偶尔在集市上,还可以遇到他的父母,总要寒嘘几句。
        现在,小涛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家人的工作,虽然普通,但却过得温馨,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还可收到小涛的一句两句问候的话“老师,近来还好吗?”“老师,吃饭了吗?”“老师,有空来我家坐坐。”
        我把小涛的微信来信设了一个特殊的提示音,每每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我的心总是被轻轻触了一下,就这样,在这熟悉的声音里,我慢慢变老,心甘情愿地变老……
        我暗自庆幸,我和我的同行者们的守望让一个曾经的问题儿童走上了正常人的行列,没有让他成为下一个“霍尔顿”。而且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虽然小涛在我的学生群里算不上优秀。
        事实证明:“成长比成功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问题严肃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反观现在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化了,总想着教育是一蹴而就的,但殊不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而且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生命个体,不是产品,更不是工具。这就需要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多一些耐心,多些真心,多点静待花开的韧性,聚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正如我的导读老师赵枝琳教授讲到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陶西平老先生《沉浸于求索之中》里的思想。这也是教育应该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坐以论道不如负重前行,做则成行则将至。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像陶西平老先生一样行走在教育的路上,走着走着,也就成了一道风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