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领航绿育,生命教育彰显绿色——新时代创建绿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钟根鸿
[导读] 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

        钟根鸿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  江门529100
        【摘要】: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实现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创建绿色学校,落实绿色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我校围绕“绿色理念、绿色教师、绿色德育和绿色教学”四个层面引领师生创建绿色学校,让生命教育彰显绿色。
        【关键词】:绿色理念、绿色教师、绿色德育、绿色教学

         “绿色”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关键词,它既象征“环保、美丽”,更寓意“和谐、共羸”。“绿色通道”,不能简单理解成绿树成荫的道路,而是指安全、快捷的通道。“绿色学校”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绿化率高的学校,而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幸福生命为目标,以绿色理念领航绿育、让生命教育彰显绿色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绿色学校;这样的绿色学校,才能推动中国走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学校,我们从四大方面探索与实践:
        一、重塑华夏三观,确立绿色理念,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首要任务
        几千年来,全世界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人远离动物性,回归人性,让人活得更像个人。结果,中国教育出来的人以修齐治平为责任担当、有胸怀苍生的高尚情怀,让人们生活在伦理道德和自然风光中,在民族危难之际,总会涌现民族脊梁和图腾。而今天倡导的绿色教育,是以生命教育为根本,致力培养学生懂得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且可持续发展的人,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而绿色理念却源于华夏三观,即倡导“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即宇宙观)、“强健通达”的人生观和“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纵观全球可知,西方以“丛林法则”作为人的三观,已严重污染了人心,成为毁灭天地的根源。2019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目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行不通的》一文,明确指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是行不通的。我们坚定“华夏三观”是引领人类科学、持续地发展下去的绿色理念。我们认为,重塑华夏三观,确立绿色理念,是创建绿色校园的首要任务。在重塑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学校的道德讲堂,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详细解读什么是华夏三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华夏三观,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绿色意识,确立绿色理念,落实绿色行动,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和有大爱的地球人。
        二、淬炼师德师能,打造绿色教师,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前提
        孟子曰:贤者与其昭昭使人昭昭⑴。教师是人类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师德与师能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拥有一支绿色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绿色学生。新时代,是生态文明的时代,教师的角度与职责要重新定位,就是争当绿色教师。什么是绿色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⑵。我们认为:既明道又行道、传道,就是绿色教师。我校通过举办主题为《明德至善,立德树人,做一名“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优秀教师》、《淬炼师德师能,践行育人使命》和《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要争当“四有”好教师》等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倡导教师积极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让自身的德行达到最高境界,做到明德到善,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养德。第二,帮助教师明确新时代、新使命和新担当,要求教师做到“四有”:①既明道,又信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②既言传,又身教,做一个有德行的人;③既教书,又育人,做一个有情怀的人;④既传承,又创新,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第三,引导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形成“名师展风采,学子竞风流”之育人局面。
        三、深化德育改革,打造绿色德育,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保证
        我们认为,绿色德育应以道德教育为根本,行为规范为辅助,规章制度作保障,把“道、礼、法”三者有机整合起来,同时并举,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绿化德育内容
        封建的科举教育和现代的应试考试,急功近利,狭隘自私,是人类教育的本质异化。回归教育本真,实施以道化人,以礼育人,依法治校,引领人们回归人性,全面自由科学发展,构建三大绿色德育序列教育:
        第一序列是传统文化教育序列,重点进行“道”的教育。新时代党中央之所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因为“人”的“德”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德”从何来?“德”从“道”来,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通过六个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序列来落实“道”的教育,引导学生信“道”、懂“道”、行“道”。一以《研读圣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师生迈出文化自信的第一步;二以《弘扬孝道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引领师生力行孝道,确立做人之根本;三以《培育“华夏三观”,点亮生命之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四以《倡导“修齐治平”,涵养责任担当》帮助学生涵养责任与担当;五以《弘扬劳动精神,涵养工匠素养》引导学生崇尚耕读生活,以劳养德,以劳树德;六以《研读〈心之力〉,悟人间正道,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⑶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个序列是礼仪文化教育序列,重点进行“礼”的教育。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是因为有一完整的礼仪文化,既规范人们的言行,又调节人们的身心。新时代,为了让学生以谦谦君子示于人前,我们通过三个主题的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绿色德育建设:一以《传承中华礼文化,做个文明中国人》引导学生讲礼貌,懂礼节,明礼仪,做文明的中国人;二以《以四韵八雅、安静整洁涵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审美观,涵养儒雅气质;三以《狠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活泼成长》引导学生把中华礼文化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个序列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序列,重点进行“法”教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遵循“道亡则守礼、礼亡则守法”的原则,实施“法安天下、德润民心”的治国战略。我们通过三个主题的序列教育,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执法。一以《以法制建设为根本,让人民当家作主》引导学生明白法制下的真正民主;二以《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有为青年》引导学生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三是《东方红不断在前进》引导学生弘扬“和谐团结、超越自我”东中精神,塑造“正气上进、激情自信”八字品格。
        2、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绿色管理
        中华民族以道、礼、法治理天下,构建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新时代,要建设美丽中国,既要弘“道”,让人们明道、守道、行道和得道,又要传承中华礼文化,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更要以法治国,扬善除恶。把道、礼和法三者整合起来,同时并举,才是绿色管理。绿色管理从本质上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道”和“礼”是德治,属软性,“法”属硬性。我们通过开展三大序列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让制度文化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制度文化既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检查评价标准,还包括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学校让专人负责整理,组织师生、家长学习,不仅让师生懂法,更让他们把执法、守法落到实处。
        3、加强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文化
        绿色教育,不仅强调道德教育,还要强调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要实现“两个结合”:要实现道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这就是绿色文化。我们在校园每个角落设置标语文化,引导师生讲文明的话、做文明的事,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如花丛中设置标语: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洗手盘边贴着: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课室门上贴着提醒学生感恩: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在教学区主种两种花:桂花,龙船花。桂花,代表着崇高、美好、吉祥、友好,也寓意收获和胜利,意指莘莘学子经过三年的刻苦拼搏,最后蟾宫折桂,考上理想大学。龙船花又叫百日红,代表学校蒸蒸日上,校运昌隆。我们设置艺雕,对生物园和地理园进行净化、美化,再进行绿化,有花有石有诗,成为师生清晨读书、傍晚散步的好地方。
        4、组织社团活动,促进绿色行动
        社团活动,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开展绿色行动的重要载体,而且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不仅带动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家长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绿色行动有:①组织师生筹集闲置物品参加新会区青苗助学义卖活动。②组织师生志愿服务队参加凌东社区环保“洁城大行动”。③组织学生社团制作环保劳动作品。④组织开展“争当先锋,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垃圾分类主题团队日活动。⑤组织开展“珍爱粮食,环保有我”主题厨艺大赛。其中,志愿者社团十分活跃,影响最大,成效显著。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平均达到916人次,他们成为创文、抗疫服务人民的主力军。
        四、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绿色课堂,是培养绿色学生的重要载体
        绿色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强调课堂是一种动态、和谐、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模式的研究》省课题引领下,我们把“教、学、育”三者融为一体,让生命教育彰显绿色:
        1、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首席者,即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席者,首先是明道、信道、传道之人,是解读宇宙人生真相的引领者,即教人如何做人;首席者,又是齐家治国的引领者,即教人如何做事;首席者,是专业知识、文化的引领者,即教人如何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首席与学生平等、和谐互动,做到“四个善于”:善于沟通(尊重、真诚、理解);善于激励(目标、榜样、环境);善于启发(设疑、互动、探究);善于示弱(以退为进、耐心聆听)。  
        2、学生是平等中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平等中的首席。它不存在“教师事事教,学生事事问”的情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在和谐、民主、平等、自然的教学环境里,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得到驰骋,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得到碰撞。学生主体做到“四个特别”:特别激情(热情主动、积极自觉);特别自信(相信学校、老师、自己);特别肯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特别要强(你追我赶、积极参与)。
  3、模式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以“面向全体、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全体发展”为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启发、引导为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活动体现“四大亮点”:第一、师生的精神状态激昂。教师激情启发、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展示”、“我回答”、“我补充”、“我挑战”“我质疑”、“我纠错”。第二、七智力元素有机整合。学生的听、看、说、想、做+动静转换七要素有机、高效地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内专注、动脑、动手、动口,突显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第三、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计算、阅读、分析、质疑、表达、概括、总结、合作、动手等得到充分锻炼,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第四、教学的目标高效达成。双基落实,运用灵活,举一反三,形成体系,总结规律。
        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莘莘学生身上彰显了“正气上进,激情自信”八字品格,教师身上锻造了“和谐团结、超越自我”东中精神,培养了“江门最美教师”、“江门好人”各1人、最美好少年26人,高考、中考继续名列区第三名、镇第二名。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发现: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很多年轻一代三观西化,以致出现个别“枯黄树叶”。要把“黄色学生”变成“绿色学生”,我们仍须在文化自信上下功夫,以绿色理念领航绿育,让生命教育彰显绿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祖国的“参天大树”。

【注释】:
⑴出自《孟子·尽心下》。
⑵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中,对如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提出了四个要求。这是第一个要求时的讲话。
⑶《心之力》是毛泽东1917年写的文章。曾被他的老师杨济昌打满分,被称为建国之才的奇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