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超杰
(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杜桥镇学海中学,浙江 台州 317016)
摘要:强健的体魄是任何人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人民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意志力与自律习惯等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层面,还应关注学生的意志力的培养,要教出适应力强,耐挫力强的优秀学生。本文从认知、伤病、潜能三个方面浅谈当前初中体育课堂关于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关键词:挫折;体育;意志力
引言: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在如今的教育办学事业中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日趋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因而体育课堂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了更多的作用,如锻炼身体,减少疾病,缓解压力,增进团结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磨砺学生的意志力,使得他们面对困难敢于宣战,敢于“亮剑”。
一、当下体育课堂中挫折教育的问题
既然是宣战“亮剑”,首先就应该知道我们的敌人是谁。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构成挫折挡在学生面前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能够剖析这些“敌人”,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逢敌亮剑”。
(一)对体育课的认知是挫折教育的先决条件
首先,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不足,甚至就连个别老师也对体育课的作用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然而其动机却并不在体育课本身,而只是对基础学科的文化课程的暂时性“躲避”。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更加繁重,文化课学科的难度也渐渐升高,学生迫切需要体育课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仅仅是因为体育课“不用动脑子”,即他们需要的是自由活动,而不是接受教育。然而体育课的“育”从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其意志方面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因而要上好体育课,首先要上好思想课,端正学生的认知。
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许多文化课程的任课老师看待体育课的态度刚好与大部分学生相反,因而有占用体育课的个别现象。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合适的,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体育课的任课老师本身很注重体育教学,然而又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因为在体育课上任教的老师本身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有的甚至有过人的天赋,容易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学生过分强调锻炼意志力,加大训练量,而忽略了学生身体正在发育,体力也有个体差异的问题。
(二)体育课上的伤病现象是对学生们的考验
体育课上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容易引起伤痛。伤病也是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的挫折。在此,可以将这类挫折归为三类:一是在体育锻炼或者平时活动中造成的身体损伤,如软组织挫伤,肌肉痉挛等;二是少数同学先天就患有的残疾,如骨骼发育问题;三是大小疾病等非健康状态,如感冒、腹泻,也包括女学生进入生理期的问题;四是神经衰弱、疲劳、情绪易波动、睡眠障碍等心理症状。这些伤病问题虽说无法避免,但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不失为是一种考验,针对具体问题,具体面对并克服,可以更好地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达到锻炼学生意志力的目的。
(三)体育锻炼中的意志力不足影响学生成长
理论上讲,人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和开发还有很大不足,我们所认识到的人类意志力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还不是在体育赛场上,而是参家战争的军人。很难想象当年我们国家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长津湖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作战的场景。当然,这些与中学体育锻炼是没有可比性的,只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个人总有前进的空间,只是在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才会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因此,体育教学开展到最后,其实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和潜能的开发,能够开发多少潜能,就意味着学生的进步空间就有多大。
二、当下体育课堂中挫折教育的措施
要将向困难宣战的“亮剑精神”落实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就像训练军队作战本领一样,不是一味的靠喊口号振奋士气。
(一)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场所与基础文化课程有着极大的差别,因此,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们对体育课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与认知。这里又分为宏观的认知与细节的认知。从宏观上讲,体育课的地位与其他基础文化学科课程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互相串课、占课的情况。而中学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也是学校乃至上级教育部门精心统计并将理论联系实践才确定的。学生必须保证每周有一定的时间来从事专业的体育活动,以达到锻炼体魄,舒活气血,增强免疫力的目的,而后才是意志力、执行力、合作意识等德育层面的教学目的。
细节上讲,体育课一样有深厚的理论经验与规范的教学指导。很多体育项目要有热身准备,要有规范性的动作,且通常是多元化、关联化、系统化,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例如,投掷铅球就不能只靠手臂发力,而是要将腿部乃至腰部的核心力量释放出来;篮球运动要找到动作的节奏感,并灵活运用基础步伐;跑步时被绊倒的瞬间要及时反应,以背部着地达到缓冲的作用等等。战士要掌握专业的技能才能在战场上生存,同理,体育课堂上,学生也要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才能再谈拼搏进取,对抗挫折。
(二)从课堂上分类对待学生的伤病问题
对于伤病问题,一般学生得到的待遇是免除体育活动,保证休息不让症状恶化。但是这样处理过于简单,对学生的积极性会产生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培养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伤病最为一种考验是不可多得的,反而能够成为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实现自我成长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在此,可以将不同情况的学生分批次对待。例如,有的学生是长跑过程中摔伤,只要不伤及筋骨,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克服疼痛爬起来,坚持跑完赛道。有的学生是因为生病,不宜受寒,教师也要让其参与体育课堂,进行一些暖身的保健锻炼,以调动身体的热量。有的学生因为残疾等特殊原因,可以安排他为其他学生加油鼓劲,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与正常参家体育课的学生分开,这样不利于其感受集体的气氛,有时候热烈的体育气氛对学生的意志力也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总而言之,不管是处于何种情况的学生,他们的面前都有一段可以进步的区间。鼓励他们完成各自的任务,做到最好的自己才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的。
此外,对于学生的健康状况,学校还应该经常安排体检和保健知识的普及,对于突发状况,还要由专业的体育教师与校理疗卫生部门的医师来主导解决。
(三)从竞技上激励学生的潜能与意志力
学生进入青春期,都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与较为旺盛的精力,体育课堂教学就应该好好利用学生这个特点来组织体育竞赛,以彰显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体育竞技比赛中,日常的锻炼活动已经变成了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单人个体的活动也上升为集体意志的活动,融入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接力赛跑就是比拼意志力的典型体育项目,即使是体力再好的学生,让其一直保持全速奔跑一公里也是极其困难的,但分割为4×1接力赛就能够完成目标。个人面对挫折时,能够激发的潜能有限,但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潜能。这样,跑道终点的指引,集体荣誉的激励,个人在挫折面前不服输的精神,再加上不断从体育锻炼中激发的身体潜能,多股力量才造就了一个学生无可限量的意志力。
结语: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都是新一代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素养。通过体育锻炼,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突破自己,对于困难和挫折,有一份无所畏惧的勇气,这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范成大.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J].教育界,2020(28).
[2]杜波.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08).
[3]刘进超.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浅探[J].中华少年,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