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燕
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中心学校
摘要:近年来,“学习共同体”正受到更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深度学习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能否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互助共赢?本文将简单谈谈如何让学生通过串联、回归、倾听这一个个环节,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来帮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深度学习 四维度 串联 回顾 倾听
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已慢慢在中国大地上开花,它作为一种课堂形态,正在受到更多一线教师的关注。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存在最大的三处不同:一是学习空间的改变:学习共同体主张将课桌排列成既有利于学生相互面向,又不影响学生面向教师的U型;二是学习时间的改变:在课堂上,学生学习讨论的时间超过了课堂时间的50%;三是学习氛围的改变:之前的课堂是热闹的课堂,而学习共同体下的课堂变得十分安静,这是一个润泽的课堂。
所谓“深度学习”,从理论上说,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建构深度学习的课堂,必须把握好四个维度。一是效度。二是深度。三是高度。四是温度。这是深度学习课堂在学生情感培养维度的要求,也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内涵。
“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这两个概念均舶来于西方,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实现互助共赢。以下是我个人对此的一点小思考。
一、效度,从串联开始
佐藤学指出,“学习”包含三种对话:与客观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我认为有了这三种对话才能形成学习。与教科书对话可以了解世界,与同伴对话可以形成人际交往的关系,与自己对话实际是在造就自己,正因为有了这三种对话,才形成我们的学习。
听绍兴秀水小学校长周毅老师执教的《陶罐与铁罐》一课时,对这方面的感触特别深刻:课堂一开始,周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话,同伴学习就开始了。整堂课的时间差不多都是留给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的,“哪里打动了你?”、“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用了什么魔力?”每个学生都在静静思考、静静倾听、静静交流,那是一个润泽的课堂,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讨论,一个接一个发言,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
“串联”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大特征,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协同学习。他们在发言的过程中不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关注、评论别人的观点,这种自己观点+整合别人发言内容的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也是深度学习效度的一大体现,只有学生经过思考分析,他才能用自己的嘴巴讲出自己的观点。
二、深度,从回归起步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共同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协同”学习的模式。这与《新课标》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共同体中不需要领导者,大家平等地学习,不主张刻意安排某种角色,而是让角色自然产生,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多重角色的体验。
记得福建附四小校长林莘老师在执教课外阅读《珍珠鸟》一文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阅读是一场发现之旅。紧接着就是让学生再次在课堂上阅读,划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下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次阅读是一次个人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林校长又让同伴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分享过程中,碰到疑问,你可以不断追问,对方也可以加以回应,当然你也可以补充相关的见解。学生们就在不断地自由分享,补充回应中,打开了自己的阅读空间,使得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探索发现。当然,这些探索、这些发现都是从课文里面挖掘到的。
“回归”是学习共同体的三大策略之一。之前的思考、交流、讨论的落脚点,都应该来自于课本,如何在课本里寻找到支撑自己的证据?我想最好的办法就应该是回归课本,一次次去阅读,一次次去精读,融入自己的生活,读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使自己在真正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三、温度,从倾听做起
学习共同体有一套特定的话语系统:比如倾听,学习共同体要建立相互倾听的伙伴关系。在佐藤学看来,“学生在课堂上要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组员,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
逸夫小学的周丹萍老师在用学习共同体模式上《古对今》这首对子歌的时候,别看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课堂上的他们却是那么有礼。同伴之间在检查预习时,有个叫小杜的学生似乎很不自信,但是他的同伴小明并没有举手报告老师,而是一个一个教他念生字条上的生字,轮到他们组展示了,小明和小杜一起站起来朗读,展示完了要相互评价,小明还表扬小杜学的快,比上次有进步。同伴之间的交流很简单,但那种彬彬有礼,不紧不慢,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可能就是来源于学习共同体课堂吧。
“倾听是以他人为中心的,相互倾听的关系让学习从自我转向他人、转向伙伴,当你心中装着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在心中装着你。”余文森说。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学生,耐心和爱也成了他们的朋友。
4、小结
倾听、串联、回归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三大策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倾听让课堂变得更加安静,让学生变得更加彬彬有礼,串联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一次的回归课本又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挑战。
相信,在未来的语文教育中,会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去探索,去发现,去运用学习共同体,从而让学习共同体在更多方面助力我们的小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马志媛.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J].教育观察,2018,7(24):109-110.
[2]汪啊兰. 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