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舒梦茹
[导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舒梦茹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见桥完全小学 2565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教师对于信息知识的权威垄断,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与便捷性在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冲击。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挑战;应对策略
        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细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G时代”到来之际,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早已不陌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无限新的可能。学生的心灵世界正处于关键的成长期,外界的客观事物会对其内心发展产生影响,中小学教师将信息技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削弱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全方位参与中小学生心灵世界的构筑。
一、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出现偏差,内驱力不足
        目前,中小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导致学校内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驱力不足。其一,部分中小学混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但两者是基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的理论基础所进行的育人活动,不可相互取代。其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认知存在偏差。现在的“00后”“10后”学生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由于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很多教师难以理解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难免会出现对学生心理的认知偏差。因此,部分教师处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时会太过简单化,导致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零散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诱因多,并且从一种心理问题向其他心理问题转化的现象也非常普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社会、学校和家庭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明显的缺陷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没有系统性,比较零散,常常就事论事,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就采取针对性地教育。其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才能够提前掌握学生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隐形的工作,教师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系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运行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以校园局域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中小学学生为接受主体,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接受中介,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接受客体,面向学生实现网络心理课程、网络心理测验、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论坛、网络心理互助五项教育功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运行,要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间建立一个支撑系统,构建不断循环、层次鲜明、有序有效的模式,确保学生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对信息的接受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并保持一个持续的兴趣,从心理健康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并改变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强化人际交流
        有效利用学校这个“大家庭”,促进学生强化他们的人际交流。可以在微信,qq等平台建立学校的讨论群,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让学生们进行充分交流,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问题,给自己造成了什么样的心理负担等。每学期可以邀请专业人员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并举行心理健康演讲。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线上资源,进行知识传播。根据调查显示,在相对温馨的学校环境下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出现的困惑是很少的。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应当真诚,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强化人际交流,使他们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调节心理健康的参与者,不仅他们会受益,还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
        在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时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家庭与教师的协同配合,学生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班主任虽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但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化工具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双向沟通机制,共同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班主任应该利用网络聊天软件和家长在网络上交流,这样做就不用让家长到学校里了解情况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比较喜欢结交朋友,学生会有许多的人际关系,比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异性交往等等。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许会带给学生焦虑感,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师生关系的敌对,家庭关系的矛盾,这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有关系的,有的班主任与家长采取不关心、不理解、不处理的做法,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工具,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例如,班主任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QQ群,及时就学生的近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状态与家长进行交流分享,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班级和学校当中的真实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从家长的角度为学生送上关心与爱护,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合信息技术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以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焕发了心灵教育的活力,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加具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窦芳.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与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4):33-34.
[2]唐永汪.互联网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9(10):99.
[3]刘晓伟.互联网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初探[J].名师在线,2018(09):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