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融入乡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4期   作者:何立堂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何立堂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思阳初中,广西 防城港 535500 )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时政是最近期内的国内外大事,将时政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为学生提升自我、了解社会、关注国家发展、放眼世界搭建良好平台。
        关键词:时政  乡村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一、学科的教学要求及融入时政的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科的教学要求
        为适应初中学生成长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强化学生的思想性
        道德与法治科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
        2.重视学生的人文性
        道德与法治科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人格健康成长。
        3.倡导学习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
        4.追求发展的综合性
        道德与法治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多方内容;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时政作为一个具有可变性、时效性的鲜活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在道德与法治科中占有重要一席,能够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有力教学武器。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现实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二)融入时政教育的重大意义
        时政资源内容广泛,方法多样,趣味性时效性强。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发展,把握社会进步的规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有思想、懂人文、能实践、全发展的时代新人。教材的编排一方面是迎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融入了大量的时代题材。作为学习考试的重要一部分,积极融入时政资源,对时政知识的熟练掌握,能更好的应对考试内容,在考试中占有优势,能不断的提高学习成绩。
        2.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促使学生社会化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道德与法治课,不是简单的为学生应对考试而来,它肩负着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时政知识融合大量社会热点关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时政更多的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思考社会,改造社会。
        3.养成关心国家,放眼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新时代的学生,肩负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时政资源中有学生学习的榜样力量,有时代的指引和正能量,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是能自我发展,还能携手他人共同前行。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高尚情操,放眼世界的意识和走向世界的能力。


          二、乡村学生对时政学习的困境和掌握途径的突破
        (一)乡村学生对时政的现状及困境
        1.对时政知之甚少
        乡村学生,留守儿童较多,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较差。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很少能够获得对时政知识的了解,很多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使得接受时政知识的难度更大,家人更多的注重物质上的给予满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力不从心。相对于城里学生接触到的时政热点和社会实践,乡村学生的时政的知识是知之甚少,远远落后。
        2.缺乏兴趣
        因为缺乏父母的良好引导与教育,乡村学生科学文化底子薄,接受能力弱,对学习主动性差,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对时政学习又缺乏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理解能力很难提升。同时,乡村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对时政的教学,更多的是追求简单的复述。重灌输,轻理解;重形式,轻内容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现象。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考试考得一塌糊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乐趣与信心,教师也失去了动力与信念。
        3.获取时政知识的能力和途径有限
        乡村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简单的目的就是考试,时政也仅仅是为考试服务,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端正态度。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方法的落后,上课、练习、考试就是让学生背背时政新闻,没有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资源整合。这种做法,学生获取时政知识的途径简单、有限、枯燥乏味,出现教师省事,学生疲惫的问题,对于提升时政获取能力根本起不到作用。
        (二)突破时政学习的有效途径
        1.增强时政学习的兴趣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时政,首先要增强学生学习时政的乐趣。时政不是枯燥的文字,教师要综合时代的特点,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将时政的教育变成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交心之旅。时政是社会问题的热点显现,本身来自生活和社会,我们要将时政回归社会,用最简单的话讲好最重要的事,注重加强学习引导,增强社会实践,通过知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掌握,知道知识不仅在书本,更在身边,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
        2.拓宽时政学习的多种途径
        时政融入教学,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手段可多种多样。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不断的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1)课堂探究学习
        为充分发挥时政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将时政融汇贯穿在备课、授课、练习、考试等各个环节,做到时政为教学服务。在课堂授课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看法。学生可结合课文学习内容,进行开堂新闻说一说,将时政与课文有机结合。同时,针对社会热点话题,积极进行大讨论,思考社会问题,尝试解决实际困难。
        (2)课外探究学习
        单纯依靠课内的时政例子和知识点,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核心知识,必须扩大课外获取时政知识的途径。班级学生可选取每日热点新闻进行摘抄在学习园地上,中午学校要积极发挥学校广播的宣传带动作用,及时播报热点新闻。每天晚上组织学生定时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探寻时代和世界发展脉络。
        结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后代、培养人才中的重大使命,通过时政资源的强力融入,多途径、多手段、全方位的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能力,助力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惠英  张广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2)王兵《拓展农村中学生时事政治视野,增强思想政治科教学效能》
        (3)朱峰《农村初中时事教育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4)李照池《时事热点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5)杨丽萍《浅述对中学生进行时政教育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