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红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3230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小学品格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得到思想品格的培养。本文对涵育学生品格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小学德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品格教育;教学实践
引言:品格教育往往包含着道德教育,其内容更广阔,更具有深刻意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看法层面较浅,辨别是非能力低,此时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品格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故事情境环节,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扮演成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故的事中内涵,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班级环境中得到思想品格的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小学中段的品格教育中包含着较多培养学生三观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情境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画面,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或者角色扮演等。
例如:在学习《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自然环境的视频。将青山绿水,花鸟鱼虫的美好景色与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污染的场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环境污染的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故事中小动物因为环境污染,无家可归,饥肠辘辘时的状态,并与小动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小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会到了自己乱扔垃圾可能会给生态带来的影响,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花鸟鱼虫着想,逐渐具备环保意识的良好品格。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品格教育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格教育方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兴趣点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准备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品格教育方式。同时,教师在品格教育中以“人性本善”为基础,能够对学生的品格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公共意识,做一名讲道德的公民。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红绿灯过马路,排队买菜,图书室里大声吵闹,践踏草坪等图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直接过马路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你在排队的过程中,已经排了很久,却忽然有人插队你是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在图书室里安静的看书,忽然有人大声吵闹,你会如何呢?”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图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由于问题生活化,所以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议论纷纷。这时教师也加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排队的过程中需不需要做出礼让的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生对思想品格有了深刻的认知。
三、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所谓自我效能,就是要求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作为社会主义公民,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同时能为社会做贡献。由于信息化社会发展较快,学生接受的信息较多,其中也包含着较多消极的信息。因此,小学生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遇到负面信息、压力、诱惑时处于迷茫的状态。
例如:教师在《我家的好邻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收集到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自身拓展到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作为邻里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在邻居友好相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和邻居的关系相处得好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对待邻居的,你们希望邻居怎么对待你呢,如果你的邻居特别不讲理,脾气不好,你们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前后桌讨论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认知。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做到设身处地为邻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和邻居友好相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同理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是学生的安身之本。在小学生学习思想品格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同时,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思想品格的培养关系着祖国文明的传承。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格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103-104.
[2]赵苏苏.浅议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J].考试周刊,2020(A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