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高秀英 王艳 王跃
[导读] 在新课标的正确引导和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发生着改革和创新
        高秀英  王艳  王跃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第四小学 四川 阿坝 6234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正确引导和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在发生着改革和创新,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师在以教材和知识为基础的范围内更加的重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以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化课堂 思维能力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语文的课堂不能再以墨守成规的方式进行低质量的传输式的教学了。笔者将针对下面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语文课堂的优化策略,以便大家以更加独特和新颖的视角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助力学生能力的全面成长。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和同仁们一起学习进步。
        一、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但同时又是组织状态不够完善、能力低弱、精力散漫、玩性未泯的阶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现状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教导给予协调,教师需要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扬长避短,转弊端为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质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兴趣为引导,放手启迪学生质疑、或者设置有趣的疑问话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敢于争辨、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乐趣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结合他们活泼好动的特质,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画画、写字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模仿表演来学习课文和表达语言,把美好的评价和赞扬的权利留给老师,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给学生们创造出更多的进行思维训练的空间。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学生用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法创新了记忆和理解的形式。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办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十分具有创造性,在求异思维中,对事物的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不知不觉在有趣的思考和创新中增强了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自身的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巧妙的结合阅读,训练思维感官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要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在阅读的引导力中狠下功夫。

教师要巧妙的结合阅读的情景和意境,在正确的教学原理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情适时引导,融入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把朗读和鉴赏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莫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仅仅是说以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各项感觉器官来点拨、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味,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在多次反复的阅读和学习中,学生不断的深化着对于景致的印象,感受着其中淡雅馨香的氛围、体味着文中角色的特殊情怀,潜移默化中不光对于其中的字词有了熟悉的掌握,更是对于语言描述朗朗上口,进而可以模仿和运用其中的情感衬托和形象的表达。刻画出相似的年纪里有着相似的童年与记忆,从感官的外在通向心灵的内在,训练学生的语文思想,锻造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中适时的转化与引导,延伸了课文本身的价值和含义。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培养打开了思路。是一项值得提倡和引荐的方法和策略。
        三、融入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发展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性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简单有限的知识本身。使得学生学会学习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根本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学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可以受用一生。建议教师开展多种课外活动,从多元素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行为和思维习惯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他们的知识吸收率强大,想象力丰富,是智力提高的关键时刻。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达,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氛围,,从名篇著作中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从童话故事中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情感;从字词语句的积累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头脑;从哲理寓言中体会高尚的人格品质,从小练就良好的习惯、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从独特新颖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语文精神的魅力,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把课堂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增长见识,训练可持续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是我国教育中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深厚的文化学科。既包含有语言知识、又包含有传统精神,在当今世界中承载着多元化的重要形象,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也是校园中的重要存在。教师要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发展独特而新颖的视角,成就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风芹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3期。
        [2]郭蓉.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71):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