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华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
§7.3.1乙醇与乙酸——乙醇
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本节主要包括二部分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乙醇;第二部分:乙酸;本教学设计着重讲解第一部分内容。
【知识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2.掌握羟基的性质,并建立官能团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素养目标】
1.通过探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联系
2 .建立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模型认知,运用证据推理分析判断化学反应产物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及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实验探究 自主学习
设计思想:
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的出发点,了学习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教学主线:必备知识 已有宏观认知 微观结构探究 结构决定性质 新知探究分析,层层深入,逐层提升知识认知,并在探究活动中渗入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等学科思想,最终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达成素养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宏观辨识),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微观探析),建立通过有机反应机理与实验现象显性化之间的宏微联系。通过酒驾检测仪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亲自实验,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用核心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体会学科价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7.3.1 乙醇与乙酸------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反应
2、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反应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再结合探究问题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再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愿学—乐学—能学—志学”的教学思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和展示的机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课堂上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充分,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强化。
从教学思路设计上看,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情,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引课是是与生活接近的实例,既打开了学生思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实践部分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进行微观解释,并将所说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在探究实践部分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适当引导,体现了学生的展示点评等亮点,重点内容学生掌握较好。
板书设计是在学生展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教态庄重,富有感染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实验指导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
从整个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从学生对实践活动及当堂检测的处理来看,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