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活化”“感化”——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三部曲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郑晨耀
[导读] 近几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
        郑晨耀
        龙峰国际学校 322200

        [摘要]近几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尤其是高段。很多学生宁愿呆在教室写写作业,读些课外书,也不愿意到操场上去。究竟是什么束缚了这些孩子的内心,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魅力、活化自己的课堂、用你的“多心”感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孩子爱上你的课堂。下面就是我对怎么样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形象 小学生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前言:如果您现在去问一、二年级的学生:“你喜欢上体育课吗?”90%的回答是:“喜欢! ”如果您现在去问五、六年级的学生:“你喜欢上体育课吗?”60%的回答是:“不喜欢!体育课很无聊、很累,都是跑啊、跳啊机械的反复练习。我宁愿呆在教室里看书、写作业。”这是我对200多位学生的调查结果。那又为什么孩子们会不喜欢上体育课呢?调查结果如下:1、体育老师好严肃好凶,不喜欢。2、体育课每次都是无聊的跑跳,不好玩。3、感觉跟体育老师很陌生,感受不到体育老师的爱。如何才能让孩子们都喜欢上我们的体育课,让他们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磁化”、“活化”、“感化”三方面着手,让学生真正爱上你的体育课堂。
一、用你的魅力“磁化” 学生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的前提是用你各方面的魅力“磁化” 学生。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一)体育教师的形象魅力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服饰、动作示范,能形成形象吸引力。小学体育教师应做到阳光、大方、整洁、和蔼,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的积极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涯中鲜明的形象对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
        (二)体育教师的情感魅力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情感素质是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那和蔼可亲的语言,严肃认真的教态,那热情、耐心的指导,准确、优美的示范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教师的爱,进而达到师生合作情感的升华。
        
        (三)体育教师的专业魅力
        小学生对教师专业魅力认同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方法,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可能比专业水平的高低更重要。
        1、口头表达能力。体育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除了一般的示范和组织教法运用外,还自始自终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角色,善于给“演员”(学生)“说戏”(讲解、指导),让其进入创造的“意境”、“氛围”,而不是一个善于自我表演的“演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口头表达。教师的语言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尤其要有感情。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美感及趣味,能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
        2、动作示范能力。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最常见的,教师干净利落、正确优美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再加上教师感染力的语言。学生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
        二、用你的方法“活化”课堂
        正如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一个“活”字,把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恰如其分的情境说“活”了,把学生为之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说“活”了,课堂就应当是这样。

“活”的课堂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适合学生心理。
        (一)创设问题的故事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恰当的设“障”布“疑”,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知识技能,从多种角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功克难关,获取新知。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故事情景的预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创设体验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故事法上小学的孩子鲜有不喜欢听故事的,一听故事,大家就会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个人物,体会着人物的心情、想象着人物动作。能让孩子们深深融入其中的体育课,还能不让他们得到发展吗?
        (三)创造游戏的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游戏是一项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地,灵活地,合理地创设情境,定能让体育的魅力四处溢香。也只有创设情境,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用你的多心“感化”心灵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话不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怀揣一份爱心、一份耐心,保持高度的耐心,选取恰当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让我们做一个多心的体育教师。以善良之心,以善意之举去感化学生,使体育课堂教学富有活力。
        (一)爱心感人
        有位哲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带着爱心去上课,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把爱体现在无时无刻。
        (二)童心近人
        童心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建立起“双爱”的感情通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在游戏教学中,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小学生们做朋友。要做到“童心未泯”,以一个活泼、乐观、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当中。老师既是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游戏的参加者,与学生们在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玩、一起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都能在感兴趣的游戏中,养成文明、宽容、协作的健康心态和习惯。用你的童心去更加接近他们的心灵。
        (三)耐心帮人
        耐心,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之应必备的素质,特别在教授低年级学生时更具备这种素质。低年级学生形象记忆较好,机械记忆比较弱,感兴趣的技术动作学习的快,而对重复的动作就比较差。
        
        
        结论: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这种快乐不仅浮现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是成功的快乐。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快乐的体育课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你的魅力“磁化”学生;我们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活化”你的课堂;我们应努力做一个多心的教师,用我们的多心“感化”孩子稚嫩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2】王芸,《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3】刘军,《体育兴趣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教研),2010年06期
【4】孙兴宇,《创设多样魅力情境 成就体育课堂活力——小学体育课创设情境的方法》,教育与科研,2011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