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赵琳、张宇、唐莎莎、周家全
[导读] 通过深入探讨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组织架构、
        赵琳、张宇、唐莎莎、周家全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530299)

 


        摘要:通过深入探讨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内容,系统梳理比较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差异及其成因,全面反思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比较研究
        
        通过对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育教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分别进行的比较分析,不仅能够系统的呈现中国和越南两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全貌,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中国与越南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比较的理论研究。
一、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形成背景分析
        中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均以苏联为模板,这点取决于中越两国的社会性质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苏联作为一个改革成功的典范,也受到各国领导人的热爱,因此从大的历史背景看,中越的情况是一致的。高等学校的政府集中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计划性、有组织和有计划的高等教学体系,这些或许就是两个国家八九十年代之前高等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在现代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加强,尤其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增强,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一定时代、一定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发展理念的影响。
        关于越南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越共认为,越南目前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一方面,越南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南将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后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越南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由于越南是从小生产起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迈上社会主义,因此需要经历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是由越南落后的国情决定的。
二、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的组织架构
        从课程设置情况来看:(1)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设置情况:在2003年以前,越南高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有三本教材,分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政治经济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003年越南教育部实行改革,将三本教材合并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主要内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二》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设置情况: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简称“05方案”。“05方案”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必修课。而后相继出版了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六个修订版。
        从课程管理体系来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这方面已经形成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专门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即马克思主义学院;越南在这方面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专门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课程分属于不同的院系负责。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面会出现三个板块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的情况,并且老师对教学内容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
三、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中越两国教学方法均是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理论教学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主要以实地教育为主。在线上教学方面,中国逐渐实现立体化教学。越南师生网络互动平台打造较晚,还未形成立体化设想。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越南的实践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近年来,中越两国高校都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创新。中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高体验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中的占位。同时,教学方法积极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现阶段在课堂上,中国对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已十分成熟。越南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也积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教与学的关系上化被动为主动,同样向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在传统讲授式方法上,开始加入多媒体手段,但在现代教学技术上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不够成熟和广泛。
四、越南高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越南公共课共有五门课程,公共课与专业课会使用不同的教材。关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2008年:分为马列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三门课合为一门课,统称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2019年:再次改革,恢复到以往的上课方式,分为三门课。


        经过10年的实践,越南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课时,越南教育部将原理基本内容简单结合到一起,依旧是由三个老师负责去授课,老师负担很重。这门课有5个学分,分为第一和第二两本书,第一本书是马列哲学,有2个学分;第二本书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3个学分。这种编写方式不能体现马列主义的内在逻辑,学生不能深入了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而原理内容有多少,不能轻易的删减。2019年后回归三门课,详细讲述三门课的原理,不再称呼为“基本原理”。专业与非专业在这三门课上的学分也有所不同,马列哲学非专业3学分,专业4学分;政治经济学非专业2学分,专业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非专业2学分,专业2学分。为让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下的每门课程更加专业化,越南高校不仅主张改革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还要改革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此次改革增加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习时长,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系统地深入地教给学生。
五、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对中国的启示
        越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正在酝酿将现有的一本教材恢复为三门课程,这对于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思想教育具有特别重要参照价值;同时,当代越南高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十分注重列宁主义教育,在原理课重点讲授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和民族革命的理论,特别是列宁的国家理论,对我们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课程设置方面
        为了改良马理论课程,第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大纲,根据中国的实况,重设课程,面向现代化,将学术知识与应用知识相结合。明确每个科目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连接内容以及生动的现实。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非专业的对象设、完善马理论课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准课程”。第二,课程必须满足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遵循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来实施。为塑造高校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建立和完善他们的人格等等,马理论课课程设置必须确保系统性、逻辑性、平衡性。第三,课程设置需要与学习对象相关。这也是马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关键需求。每个对象需要一个合适的培养课程和内容,以符合其年龄阶段、专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根据对象的类型,了解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觉悟程度、认知需求等等,才可以确立符合的要求、课程、内容。我们建议非马克思列宁主义专业中应针对社会人文学科和经济理工学科建立独立的课程。
(二)思想内容方面
        越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特别注重凸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本身的内容;虽然作为通识课,但是总体内容上更加贴近专业课,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在总体上保持了一致。教学内容是教师的准备和投入。教学内容占有主导位置,决定学习过程的导向、内容和效果。因此,教师特别需要注意提升内容质量。比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通常高校把该课分成两个部分,马克思列宁哲学课的知识和马克思列宁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课的知识。这两个部分分别在两个学期讲授,导致实际上很多大学生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间之辩证统一。此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的每一个内容之间也有密切相关。这要求采用直观视觉的有效教学手段阐明以上的辩证联系。思维导图是实现该要求的最理想手段。
(三)教学方法方面
        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注重逻辑论证和理论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特别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辨析、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助于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的培养。随着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革新教学方法。中国马理论课教学方法革新是创新地使用现代教学法,熟练地把现代教学法结合传统方法,创造有效的课堂。采用综合传授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落实党的教育培训、全面改革主张,在高校运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确立“面向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全面地革新教育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法、教育管理机制,发展教师和教育培训管理干部队伍。着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重视道德、生活方式、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的教育。逐步按照被社会、世界教育共同体信赖并认可的先进指标进行考试、审核、评估教育培训结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版。
 [3] NguynCnhToàn.Hcvàdycáchhc[M].HàNi:NxbVnhóa,2009,25,216(阮景全.学与教你如何学习[M].河内:文化出版社,2009,25,216)
       


作者简介:赵琳(1996.10~),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南宁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张宇(1996.4~),女,汉族,重庆永川人,南宁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唐莎莎(1994.7~),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南宁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周家全(1996.5~),男,汉族,广东佛山人,南宁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广西研究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育教学比较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CSW20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