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先联
贵港市港北区第三初级中学 537100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持续深入,“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黄金时期,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耐心引导,因此,激发和维持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应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从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多角度探究激发和维持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激发和维持兴趣;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规范其行为问题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据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并且学校对该课程的关注度也不高,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也缺乏妥善得当的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为防止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持续发酵,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和维持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任务迫在眉睫。
一、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其关注度较低,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也不高。再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而轻过程,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1],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习惯性以自我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均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师自身因素
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非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师占比较大,专业素养不足,并且部分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制度较不完善,教师的专业培训较少,无法支撑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同时,部分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流于形式,忽略了对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考核。再者,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主动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意识,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导致现阶段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主体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加上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功利心较强,存在偏科倾向,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再者,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法过于浅薄,习惯于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也导致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激发和维持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完成从“独奏者”到“引路人”的身份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取舍教材,将理论与实际相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使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二)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寓教于乐,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设计,重视布置课前学习任务,适当分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使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2],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加强教学效果。再者,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如举办社会调查、时政热点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理解和感受,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老师在进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教学时,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上的案例投影到大屏幕,引导学生讨论这种相处模式是真朋友还是假朋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如何才是真朋友,并分享和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事例,最后鼓励学生以写信的形式给朋友写一封感谢信,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让友谊之树常青。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中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体系都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学生评价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习得成果以及情感发展状况等多角度、全方面进行评价,采取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评价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并且老师要尽量以鼓励赞赏为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老师考核评价方面,学校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除了对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核,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考核,采取学校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的方式,全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评价,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正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和地位,总结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方法,注重学习过程;合理规划学习计划,有效安排和支配学习时间,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支撑其探索新知、巩固旧知不可或缺的情感动机,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改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 987-7-5675-0684-8,2017.
[2] 顾勇鹏.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