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赛芳
平阳县宋桥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400
摘要:在新时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社会方面的内容,然后考虑如何有效的利用拓展式的结尾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拓展内容,扣紧教学主题、拓展要求,彰显迁移能力、拓展容量,应当适可而止、拓展问题,必须科学开放以及拓展形式,有效连接自然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拓展式结尾教学技巧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社会教学:拓展式结尾:教学技巧
前言:
在现如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初中历史课堂也逐渐引入了拓展式结尾这一教学策略,这是因为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有限,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那么把教材当中的内容有效的进行扩充并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让他们去探索,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课堂的延伸,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课下思考。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当中合理的融入拓展式结尾教学也成为目前初中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的任务。
一、拓展内容,扣紧教学主题
根据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每一个单元都是不同的主题,而在教学的时候,大部分教师也是将其分成不同的主题课堂来完成教学的,那么怎么才能不脱离教材当中的内容并完成知识点与课外的教育是拓展式结尾教学当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到“走进社会”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教学的方向与内容应当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意义,那么知识点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课堂中也无法真正的体现出“社会”的真谛。那么教师的讲课也要向着外界的社会扩展。比方说教师告诉学生,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并给他们列举一些例子,比方说在我们生活当中就会经常遇到上班族,他们的生活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这就是社会的现状。但是在学校当中你们也相当于处于一个小型的社会当中,角色都有教师、清洁人员、宿管以及学生。那么学生在此就会对社会有所了解。那么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给他们布置任务,就是了解一下自己所住地区的社会场景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角色。
二、拓展要求,彰显迁移能力
知识的迁移指的就是利用一种学习然后去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它能够将知识点自然而然的生成一种情景,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更为容易,而且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教诲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到“我的祖国”这一内容的时候,上课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去思考他们眼中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进入教学,这其中涉及到了我国的文化、科技、人口以及各行业的发展,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合理的进行迁移,比方说在涉及到我国的人口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就可以凸现出来,就像地理就涉及到了人口,而且教师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先给他们按照人数、成绩以及性别均衡的分组,然后设置问题,从地理的角度上来对我们学校的人口进行划分,那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不会以历史和社会这一种学科进行思考,而是转移到了地理学科范畴当中,这样的教学就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1]。
三、拓展容量,应当适可而止
教材当中的内容毕竟有限,初中生进行学习主要的任务并不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用到,这也是教育的实质。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多普及知识,这也是为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到“中国的国土”这一内容的时候,其中所讲的内容是我国现有的国土,那么为了给学生普及知识点,教师可以把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土面积都给学生做一个普及。就比方说夏朝和商朝的时候,中国的疆域只在山东、山西以及河南这一个范围内,到了秦朝统一之后国土面积就大范围增大了,向南方又到了广东和广西。到了汉朝和隋朝的时候,国土又向西到了新疆地区。唐宋的时候东北地区也被划到了其中,清朝和民国时期外蒙古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但是建国以后外蒙便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在教师的讲解下,能够为课堂增添许多色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达到拓展知识的效果。
四、拓展问题,必须科学开放
在课堂当中利用结尾的合理拓展,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内涵,而且也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编制的时候也考量了他们的能力。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很多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在下课的时候都会向学生扔下很多的问题,并让他们回到家中自己思考并解决,然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要提问,须知大部分初中生需要面临的中考,而且其它的学科也有很多任务,这般拓展增加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应当从课上的时间就把这一问题解决。
例如:在学习到“发展中的中国”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在课堂还剩5分钟左右的时候,拓展结尾,比方说教师让学生思考发展中的中国在哪些领域上有所体现?其中的发展内容都包括什么?这样不会占用课下的时间,而且教师所提问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与教材相关的,所以十分的有效与开放。
五、拓展形式,有效连接自然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就像人类对于自然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自然对于人类社会也造成了一些自然灾害,这些都是相互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也要把这些内容都涉及到。
例如:学习到“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口,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来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与视频,并问一下学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展示新能源事业,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国的新能源发展现状。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辫自己的见解[2]。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开展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人类、社会、自然、文化等内容和它们之间包含的关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然后融汇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观,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璠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知识视野[J].新课程·下旬,2019,(10):60.
[2]孙文霞.初中历史教学结合社会课程探究性教学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