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罗伟科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罗伟科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桥头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一如既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压力。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广大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以数学课堂现状为分析点,将创设生活情境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重难点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辅助作用,掌控教学节奏,实现高效课堂。但现阶段的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生的兴趣感不强、教学氛围枯燥华等,没有得到解决,不利于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积极因素,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主要问题。
        一、小学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学生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面对抽象问题容易产生畏惧学习心理,无法强化其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兴趣感会缺失,从而影响数学成绩。因此,教师需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教学氛围枯燥
        优良的学习环境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因素。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没有约束力,导致在课堂上容易受到其余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态度无法提高,若长时间在此种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其严谨理性思维形成。所以教师要改变当前教学环境,活跃气氛,避免上课出现溜号的现象,使得教学成果低下。
        3.教学方法单一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有教学方法。教师是传播知识的工作者,在目标、方法等方面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其表现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思考,学生未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且在此模式中,无法挖掘其自主学习意识,使得教学成果并不理想,教学目标没有实现。
        4.考核方式陈旧
        现阶段的考核方式多以答案为主,其特定教学价值与计算过程没有得以体现,继而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其学习态度产生计算错误,无法强化学习信心,使得教学成果没有多样性,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
        1.激发其学习兴趣
        若要实现课堂效率,教师需采取多样教学方法,挖掘其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立有效的教学活动,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创游戏,顺应其性格特点,进而提升学生在班级的参与度,加强教学成果。比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在课前举行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物体面的大小进行小组对抗式比较,而后总结表面有大有小,加强面积定义。在正式讲解例题时可将两张不同的长方形利用重叠法进行比较,统一面积单位。如1平方厘米的定义,利用手指比较1平方厘米的大小,提高学生对面积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班级找出同样为平方厘米的物体。在学生明确平方厘米的内容后,教师可采取相同的方法将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通透讲解。接下来拓展面积和长度的应用,让学生在课件中进行填空,确保其掌握面积单位知识。像是4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的问题,借此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体验。
        2.创建优良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培养其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贴入生活情景,使其运用理性思维解决生活难题。结合生活情景可有效改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减轻学习压力,继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优化课堂的结构,实现教师的引导角色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具有启发性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学的核心。要用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以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适合学生的引导性问题,来保证提问型课堂的教学稳步进行。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教学成果,利用游戏式、探究式等学习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比如在学习《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让学生进行剪纸活动,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通过动手实践探究最大数字,继而导入因数内容。接下来,带领学生思考1、2、3、6与24和18具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掌握因数,而后让其通过24与18不同乘机规划数字,使其发现其中公因数为1、2、3、6,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6,加强其数学思维,并借助课件进一步归纳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定理,并介绍最大公因数。最后讲解寻找公因数的方法,可从集合图的形式、列举的方法、短除法求得数字,将此三种的解题技巧进行示范,提高学生对因数的理解。然后总结该篇知识内容,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率。
        4.开展多元化学习考核
        教师可从小学数学的不同角度进行考核,实现其教学价值。在具体问题讲解过程中针对解题步骤逐一进行讲解,注重解题过程,将分数拆分为结果与过程的总和,并强化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利用鼓励与惩罚加强其主观学习意识,提高课堂高教学。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教学策略,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推动知识讲解。并且还要认识到其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其主观学习意识,加强学习效率,进而保证教学成果,建造高效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 2012(02):7.
        [2]张挺松.重拾小学数学课堂“简约”教学[J].贵州教育. 2019(19):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