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福
亚曼苏乡中心小学 843402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从小学阶段起,学生就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可借助于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着力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为此,教师要结合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以符合逻辑的方式思考、推理、总结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来达到学习效果。数学问题和知识能力的总结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思维能力还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想象、推理和观察。一般来说,简单的加减法是作为一个计算过程引入的,它表示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字相加,结果是一个“和”,两个数字相减产生“差”。在教学活动中,这个过程被看作是一个具体的数学对象,从中可以研究它的各种性质。
二、数学思维方法的内容及教学现状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对应思维法、假设思维法、比较法、符号思维法、类比思维法、转变思维法、类别思维法、总合思维法,数形思维方法、统计思维方法、限制思维方法、替代思维方法、可逆思维法、转化思维方法、掌握改变现状的思维方法、数字模型思维方法和整体思维方法。
然而一些教师根本不能充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有的还说不出有哪些思维方法。因此,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方面被大大的限制了,使学生无法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规律。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以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因为小学数学还没有那么抽象,属于基础学习,所以教师只注重运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重大影响,忽视了数学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还要用数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没有明确的关于数学思维方法指导,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不能明确数学思维的方向,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数学思维能力,阻碍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三、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调查发现,情境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较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跟书本进行联系,对于超出书本范围的以及超出学生思维的都不应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教学。教师应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在对“鸡兔同笼”这一经典数学题目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创设和构建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能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此情景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这一情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加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解相关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点的结论,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的思维,把复杂的问题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予以解决。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课上,教师给出的练习不应一直处于基础水平,还应该给予学生一些难的、带有综合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难点问题的时候不仅能扩散自己的思维,也提升自己严谨和全面思考的能力。
4、创造实操机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际操作的机会。例如,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模型,让学生们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图形的形状。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留给学生课后作业,即用剪纸的方法如何剪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等。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专注地完成一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事情。为此,教师就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对此数学题目产生兴趣,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对数学符号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也常常容易在使用时出现混乱和错误。例如,部分学生会有小数点位置标错、分母分子上下顺序颠倒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符号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从教师的层面而言,一些教师认为数学符号无需刻意对学生实施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领会和掌握;从学生的层面来说,部分小学生认为数学符号不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带来影响,在思想上对其有所忽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主动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例如,分数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不仅囊括了数学计算方法,还包含了分数运算技巧。学习过程中,学生若存在符号错用的问题,就必然会使最终的结果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应要求小学生在运算时认识到先做乘除、后做加减与先做加减、后做乘除的区别,并着重讲解计算时有括号和无括号的区别。
6、在合作竞争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探讨和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想象、思考,并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本质,探究问题答案,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某一练习题具有不同的解法,教师便可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分组讨论。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便可让学生们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但还有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就相对较差。为此,数学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真正关注和关心班内的所有学生,并选择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坚持因材施教,为所有学生都营造出一个符合其学习需求的环境,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实现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合理分组的办法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能让他们掌握知识,还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当下的教学环境,数学思维方法被需要广泛运用,才能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才能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进行专项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有规律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鑫桐.田苗苗.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教育研究杂志,2016(4).
[2]吴小金.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7(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