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 STS 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苏芮 刘芝
[导读] 本文探讨了将STS教育观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有效措施
        苏芮   刘芝
        山西省芮城县陌南中学 0446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将STS教育观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有效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STS教育 渗透策略
        几年来,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STS教育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STS即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的简称,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一、实践STS教育方法的积极意义
1.STS教育方法实现了多学科交叉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从多种学科汲取有益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进行融合,互相渗透,从而实现对多种学科知识的迁移,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带领学生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各科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小组化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包括生物实验课,让学生在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科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社会调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利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使学生发现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将活动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还能增强学习信心。
二、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现代生物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环境保护、国土整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都有直接联系,并可能为之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这说明生物科学对人类的未来及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其社会针对性。

如在讲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让他们回忆物理学中所学的能量转换知识,计算出线粒体中能量的利用率,并与机械效率相比;讲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我介绍了基因工程,说明基因工程已经使工业、农业、医学等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必将影响世界的整个面貌;讲完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我介绍了大同市的生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搞好大同市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三、及时介绍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
        当今世界的生物科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在讲生物进化学说时,我及时介绍了我国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冲击,让学生懂得,现有的许多理论和学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动态,也让学生了解到在当今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生物科学已成为一门带头学科,生物技术也是带头技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系统地讲述科学知识,学生静态地、被动地接收,实验课也主要是去证明已学的知识。STS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不但在学校通过老师能获得新知识,而且毕业以后,尤其是那些无机会再深造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学不断地、快速地获得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1.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息息相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在学校里只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懂得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在讲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个步骤:观察到的事实(植物具有向光性)→提出问题和设想(为什么?是具有芽尖的缘故)→设计实验验证(排除影响因素,将芽尖切去)→实验结果(不发生弯曲)→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由于它具有尖端的缘故),并告诉他们很多生物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课堂上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在讲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洗完苋菜的水仍是无色的,而将苋菜妙熟后,菜汤却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在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当双方都无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时,我再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些同学课后还主动翻阅一些书籍,收集资料,这往往使课堂讨论充实而热烈。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知识框架为线索,将STS教育观渗透到其中,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STS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晓.论STS教育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9).
[2]沈字微.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STS教育的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8(5).
[3]李颖俊.以STS教学模式实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