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李超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心理学知识越来越被大家看重,
        李超
        黑龙江省依安县第四小学161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心理学知识越来越被大家看重,他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们必须要深入的探究学习心理学的规律,所以产生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学校的教育中都存在着学生的心理问题,老师们必须要深入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教学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是在探究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中小学教育教学;应用分析
        前言:心理学主要是通过探究心理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帮助和指导,老师们必须积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通过心理学的原理以及规律进行总结,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进步。
        一、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
        1、学生没有责任感。我们都知道个人的责任感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就越大,心理也就越来越健康,可是在目前很多学生学习当中出现了不积极参加,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状况,往往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
        2、学生兴趣活动不广泛。在学校心理健康的学生很多时候都能够主动的去参与到活动中,并且积极乐观,但是目前来看出现了很多学生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也不参与到活动中,感觉自己就不是班级中的一部分,没有兴趣。
        3、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不够融洽。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会积极的参与到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常常是爱,不是敌对。只有在集体中发展,才能够养成健康的心理。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学生不与他人交流,并且处理不好其他人的关系,导致很多状况出现。
        4、学生情绪上没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面对困难时,他们都有较高的意志力,不会因为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而畏缩。而现在出现了很多,一面对挫折就放弃,不敢正视恐惧,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失败,这些学生这种状况是错误的。
        二、分析在教学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学生行为有障碍,不及时规范。很多时候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有问题。他们常常会出现说谎、违纪、迟到等等轻微的不良行为,但是学生长期不得到改正,就会逐渐的往坏的方向发展,出现盗窃等等触犯法律,老师们也不及时规范。
        2、学生学习上有障碍,应对消极。

很多学生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所以对自身的理解也会不到位,而且不向老师进行询问,他们在正常的学习当中获得知识受到了阻碍,影响他们继续学习,老师一般不积极应对,长此以往他们逐渐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且非常敏感,导致上课效率越来越差,成绩越来越低,以至于逐渐放弃自己,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
        3、学生情绪上有障碍,不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候学生的一些情绪问题,一般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逐渐的让学生感到自己与其他人是相脱离的,对各种事情产生消极的态度,从而出现一些身体上的状况出现。
        4、学生与人交往有障碍,缺乏沟通交流。一般有健康心理的学生与他人沟通都是很积极的,而且他们与老师家长联系密切。但是,有很多学生容易不与人交流,产生代沟,出现孤僻等等性格,而且过分敏感,防御性较强,老师也不采取措施。
        三、解决出现心理问题的措施
        1、对学生的学习障碍重视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分析之后,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帮助和指导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讲解,让学生积极的与自己产生交流,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爱护的,从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正常自信心,减轻压力,主动的去学习,提高兴趣,获得进步,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坚持以学生为本,走进学生的心灵。罗杰斯常说,是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独立,老师们要积极的关注这种内在的独立,让学生可以逐步的去参与到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比如说在语言和行为上对学生多加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老师们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沟通中让学生的问题和需要得到关注,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帮助学生逐渐地形成健康的心理,多多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多多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让学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4、使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的认知。艾利斯曾说人天生就有歪曲的倾向。有时候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产生了误差,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所以老师面对问题时必须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理解产生正确的判断方式,形成科学的认识,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要从生活的本质入手,做出理性的判断。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教师们就可以积极的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韩旭华.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培养激发学习动机[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2).
[2]贺宇瞿.教育心理学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