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实验小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小学教育由于受到小学生特点的限制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和应用,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不论是从内容、形式、范围等方面,都要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以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和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小学生快速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在进行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和范围需要如何设计,就是本文即将开展论述的主题。
一、设计问题难度适中,适合小学生实际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相较于其他科目难度较高,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数学知识本身理论性逻辑性就较强,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才能更加准确地快速的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如果单纯的依靠口诀公式进行死记硬背,即使暂时掌握了相应的方法,也会由于没有完全进行理解而再之后的学习中出现问题。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时,会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小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思考,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问题的难以程度就决定着小学生思考过程的顺利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效果[1]。部分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合理,有些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小学生可以不经思考脱口而出,丧失了提问的意义和效果;有些问题又设计的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导致小学生根本无从回答,造成尴尬的情况,也无法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阻碍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教师必须以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和标准,问题难度适宜,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又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提升和启发,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设计问题角度新颖,激发小学生多向思维
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教师要在问题角度上进行不断的提升和优化,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从而引导小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锻炼小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年龄小,想法简单,思维单一,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会从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但是数学教学内容却是多种多样,数学解题思路也是非常丰富的,很多数学问题可以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多种解答,换一个思路,可能解答的方式和结果都会不同。这就需要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掌握,并具备相应的多向思维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和提问的过程中,要将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将问题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联系,并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并在提问时对小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多角度的提问和讲解,拓展小学生的思路,提升小学生的解题意识和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2]。
三、设计问题形式多样,锻炼小学生创新思维
进行数学问题教学,教师还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多样性,教师要不断丰富数学问题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常见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在数学提问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需要将问题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固定,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和氛围,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问题教学时,都是采用教师作为提问主体的形式进行教学,由教师扮演主动提问的角色,由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长时间的固定的问题教学模式,也会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受到限制,创新思维和意识降低,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提问主体,以及改变探究形式的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例如:在进行《小小设计师》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进行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解答,以此来提升小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提升,并使问题教学形式得到了创新和优化,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四、设计问题范围拓展,提升小学生眼界能力
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在问题范围上进行合理的拓展,通过更加丰富内容提升小学生的眼界和见识,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数学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的,数学教材内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丰富,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将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在数学问题设计时也进行范围的拓展,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方向和思路,并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小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小学生在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提升小学生的眼界,积累更多的素材资源,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列举同种类的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其中寻找相似之处,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他们的特点,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加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和技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4]。
五、设计问题开放发散,增强小学生联想探究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还可以给小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发散类的问题,促进小学生联想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其本身最终的目的不是要让小学生拥有多么准确地计算能力和数学水平,更多的是让小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确定的数学问题上,还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小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并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验证和探究,以此来锻炼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水平,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使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达到良好的数学问题教学的效果。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一定要事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在问题内容、问题形式、问题范围、问题难度、问题角度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作为前提,以数学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对小学生的思维、意识、眼界、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水平,促进小学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富元.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8):15-16.
[2]郑海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77.
[3]吴炜,王蓓.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1):21-24.
[4]江璇,吕蓓蓓.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1):42-44.
[5]周兴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