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花竞妍
[导读]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意义不言而
        花竞妍
        淮安汉开书院  江苏 淮安 223100
        摘要: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其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并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引言:
        在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当对此予以重视。不仅要讲好理论知识,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因此,通过美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表达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通过这一过程,就能够实现创造能力的培养。
1、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受到了这种理念的影响,在进行美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高学习兴趣,并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显然,培养学生创造力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1]。
众所周知,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关键基础,而美术教育则是艺术教育中的关键部分。为此,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对学生进行艺术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实现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身的情感,在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2.1自由化原则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自由化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加强互动氛围,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实现学生的创造力提升,而并非放任不管,任其发展。
2.2多元化原则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师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大为减弱,这对于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都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个性化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也非常明显。对此,教师也应当遵循个性化教学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和创造力提升[2]。
3、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仍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这些工具共同创造了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但在当前的美术教育当中,一部分教师却没有意识到绘画工具多样化的重要性,只是采用一些简单工具进行教学,学生根本无法通过美术课堂来感受艺术之美,并且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也起不到任何作用[3]。
3.2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
        在很多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校中,美术课程都不受重视,特别是在考试临近时,美术课程甚至会被其他科目直接占用。美术课程本就很少,在被占用后,几乎处于荡然无存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美术课程产生误区,忽视了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学校对美术课程的忽视,也导致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变得薄弱,很多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对于美术学科缺乏较深入的理解,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变成了模仿创作的过程,学生无法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更无法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4、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力
4.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基础。

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重视美术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工作会议,确保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避免出现部分美术教师因能力不足而难以胜任教学活动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确保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创造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加以充分的表达,这对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事物提出较为新奇的问题和想法,对此,无论这些问题和想法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引导和交流,而不能直接予以否定,防止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影响。
4.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当意识到,美术教学课堂应当具有自由活跃的氛围,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静下心来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而不能以频繁的提问来干扰学生创作。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而不应对看似不合理的绘画内容进行批评。如在以“夏季”有关的主题创作当中,通常多选用暖色调进行创作,但某学生的绘画中却大量采用冷色调,此时,教师不应当对此作品直接否定,而是要耐心询问学生这样绘画的原因,倾听学生的内心中的真情实感。整体而言,艺术创作是自由的,允许差异的存在,教师对于创作中的差异,要加以尊重,不必刻意追求整齐划一。
4.3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创作形式
美术创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仅仅用笔绘画一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不拘一格,以自身最擅长的创作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如在以“丰收”为主题的作品创作中,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形式,如此,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水彩笔画、铅笔画、剪贴画和版画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见,创作形式的不拘一格,是产生优秀美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4.4联系生活实际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感受到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用好多媒体的作用,将生活中的艺术素材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对这些艺术素材进行欣赏,更好理解这些艺术素材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4.5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正确的指导。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化差异,选择针对性的指导方式,确保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艺术之美。
4.6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教育
从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创作出很多成人难以理解的作品,如蓝色的树叶、红色的动物和绿色的太阳等,虽然这些创作出来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教师也应当尊重这些看似奇怪的创作作品的存在,当教师发现这些奇怪的创作作品时,不应直接给出负面评价,而是要与学生耐心沟通交流,理解学生创作这些内容的缘由。在交流的总结阶段,教师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将想象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
5、结语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新教育理念的关键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并加以鼓励,确保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37-38
[2]沙楠.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45
[3]张芳.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82):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